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物质基准与复方制剂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ter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将苓桂术甘汤按照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简化注册的相关要求,进行物质基准研究和复方制剂研究,为将本方制成疗效确切、质量可控、携带方便的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本课题通过关键字在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中医古籍数字图书馆及中医古籍知识库等数据库进行苓桂术甘汤相关古籍查询与检索。对相应文献进行文本挖掘与信息提取,并对其分析与评估,进行苓桂术甘汤的历史沿革研究。2.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研究(1)药材与饮片质量研究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相应各药材与饮片项下内容,对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各项指标进行检查。(2)饮片炮制工艺研究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以及2018年版《上海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浸泡时间、闷润时间和干燥方式对吸水量和含量等的影响,优选炮制工艺。(3)制备工艺研究采用煎药壶煎煮模拟古法提取,采用单因素实验优选提取方法、处方剂量、加热方式、提取次数与浸泡时间,并验证最佳提取工艺;以甘草苷、桂皮醛和肉桂酸转移率为指标,对干燥方式进行考察。将15饮片进行随机排列组合,采用优选的制备工艺,制备15批苓桂术甘汤物质基准。3.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研究(1)薄层鉴别研究对苓桂术甘汤物质基准中四味药分别进行薄层色谱鉴别。(2)指纹图谱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色谱条件,并进行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考察;分别采集多批次物质基准的指纹图谱,并建立物质基准共有指纹图谱。(3)含量测定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物质基准中甘草苷、桂皮醛和肉桂酸的含量,并考察其专属性、线性关系、前处理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4.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1)提取工艺采用回流提取法进行提取,对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考察;以甘草苷和肉桂酸转移率以及干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和提取时间对各指标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在第一次提取的同时收集芳香水,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芳香水的收集量,并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对芳香水与β-环糊精包合工艺进行验证,确定包合工艺。(2)成型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优选辅料类型;以休止角、成型率和吸湿性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考察粘合剂用量、粘合剂浓度和浸膏粉比例对成型工艺的影响,优选最佳成型工艺。(3)中试研究按上述最优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分别测定甘草苷、肉桂酸转移率以及干膏得率,并测定芳香水包合物的包合率和包合得率,考察工艺的稳定性与可行性,并制备三批复方制剂。5.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1)薄层鉴别研究对苓桂术甘汤复方制剂中四味药分别进行薄层色谱鉴别。(2)指纹图谱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到三批复方制剂的指纹图谱,将其与物质基准共有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3)常规检查检查三批中试复方制剂的性状、粒度、水分、溶化性和装量差异,考察复方制剂质量。(4)含量测定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制剂中甘草苷、桂皮醛和肉桂酸的含量,并考察其专属性、线性关系、前处理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结果:1.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通过处方考证,明确了处方原文出处,饮片的组成、炮制要求和剂量,方义衍变以及功能主治,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作了总结,有利于后续实验的开展。2.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研究(1)确定了方中四味药的炮制工艺,按《中国药典》(2015版)药材和饮片项下进行全检,优选合格的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饮片各16批,其中15批用于物质基准的研究,1批用于复方制剂的研究。(2)优选的提取工艺为:称取茯苓55.2 g、桂枝41.4 g、白术41.4 g和甘草27.6g,加水1200 m L,浸泡30 min,文武火加热煎煮至600 m L,经验证,该提取工艺提取率高,工艺稳定。以水煎液中挥发性成分桂皮醛的保留为目的,考察了不同干燥方式对物质基准各指标成分的影响,最终选择冷冻干燥作为物质基准的干燥方式。3.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研究(1)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材与饮片项下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建立了物质基准中四味药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建立了物质基准中甘草苷、肉桂酸和桂皮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学考察良好。(2)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优选指纹图谱色谱条件,方法学考察良好;建立了苓桂术甘汤物质基准共有指纹图谱,确定了15个特征峰,并计算了15批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相似度均高于0.90。4.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1)优选的提取工艺为:浸泡30 min,加12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 h,第一次提取时收集一倍量芳香水,并对工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工艺提取率高,工艺稳定。对芳香水的包合工艺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优选的包合工艺包合率和包合得率均较高,操作简便,可行性好。(2)优选的成型工艺为:浸膏粉比例为50%a}40%乙醇为粘合剂,其用量为60%,采用一步制粒法制得颗粒。5.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1)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材与饮片项下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建立了复方制剂中四味药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建立了复方制剂中甘草苷、肉桂酸和桂皮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学考察良好。(2)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三批苓桂术甘汤复方制剂的指纹图谱,并与物质基准共有指纹图谱相比,相似度均大于0.90,表明了复方制剂与物质基准的一致性。(3)照颗粒剂(四部通则0104)项下检查,所制备的复方制剂符合各项规定。结论:本课题确定了苓桂术甘汤物质基准与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了物质基准与复方制剂中甘草苷、肉桂酸和桂皮醛的定量测定方法及四味药的定性鉴别方法,并建立了可反映苓桂术甘汤物质基准整体特征的指纹图谱,为苓桂术甘汤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复方制剂制备工艺中,采用芳香水与β-环糊精包合的方式,解决了制剂工艺中方中挥发性成分桂皮醛等难保留的问题,使得复方制剂成分类型与含量更接近古法提取效果,且与物质基准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相似度;本课题的研究为经方苓桂术甘汤物质基准和复方制剂申报提供了实验基础,也为古代经典名方的开发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的气味特征,为产地判别、分析方法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产地的多花酒黄精细粉为研究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SPME-HS-GC-MS)分析多花酒黄精挥发性成分,采用电子鼻智能感官评定技术分析多花酒黄精气味雷达图,采用主成分(PCA)、Loadings方法分析电子鼻信号响应结果,构建产地判别模型。结果:SPME-HS-GC-MS法结果共鉴别出32个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不仅仅专门的探讨了关于美学的问题,还将美学的本质与特色通过柏拉图与希庇阿斯的讨论体现出来;在《会饮篇》中,柏拉图又阐明了爱、美与哲学的内涵。
<正>数学思想是人们在用数学语言刻画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高度概括后对它们产生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知。下面,笔者结合实例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进行分析。一、因概念本身而引发的分类讨论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核心概念是分类定义或分类讨论后所给出的,在使用这些概念时要进行分类讨论。通过分类讨论,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同时也能对这部分知识形成知
期刊
研究背景:2016年4月,《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首次提及"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从制度上保障赛活动组织。近年来,我国足球发展不尽人意,从训练角度看正是源于训练理论和手段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非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并达到阈值,系统将由无序转为有序状态。本研究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探讨足球训练系统的特征,探索耗散结构模型应用于足球教学训练
侦查学总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选择的关键在于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协同一致,重点在于正确把握思政元素融入点。具体而言,应从革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课程思政重视程度,编制思政元素充足的侦查学总论教学大纲与教案,完善侦查学总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及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方面入手。
在国家大力推广租赁住房的背景下,本文结合经济开发区的居住模式,在满足高层密集型公租房的要求下,对如何提升居住品质、有效管理社区运营,从地域风貌、政策解读、建筑设计、业态布局、数字化管理等诸多方面对海盐经济开发区人才公寓的定位和营造进行了探讨,可供相关研究参考。
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交通运输量持续扩大,人们不断提高对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视程度。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核算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做好施工成本核算工作,有利于施工单位管理和发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为有效管控施工质量提供重要保障。本文阐述了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核算的对策。
在初中数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是唯一确定的,还有一些问题不能以统一的方式进行研究,我们把所要研究的问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分类,再逐一解决的方法就是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方式多样、题目灵活、逻辑性和综合性较强。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加强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
微流控自适应变色技术是指通过高度集成的微流体控制系统,实现遮障面的可见光色彩随周围环境自动改变及红外自适应以达到隐身效果,且变色过程完全可逆的技术。阐述了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其研究现状,指出微流控技术现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