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难是国内外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中国中小企业目前主要的融资渠道包括自有资金积累、银行贷款、企业间相互提供的商业信用等等.受自身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十分有限,其自身弱点以及中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决定了中小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因此,对于许多资金短缺、获得贷款困难的企业来说,商业信用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方法.商业信用对于提供者而言是一种投资活动,对接受者来说是一种融资活动.商业信用作为企业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方式取得的资金,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对信用的受用方来说主要以应付帐款的形式存在;对商业信用的提供方来说,提供的资金数量主要表现在应收帐款上.商业信用使用有利也有弊.好处在于及时、便利等,弊端在于商业信用的筹资成本比较高,如果使用不合理,将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面临倒闭的风险.目前国内对于企业商业信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及政策研究上,该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商业信用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1999年-2002年全国近6000家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状况作出了实证研究,采用的计量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横截面回归模型,Panel Data模型等.该研究中,采用应收帐款占销售收入的比率来衡量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大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发现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大小与其所在行业、地区、所属经济类型有关,并且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企业提供的信用大小还与企业规模、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因素有关.这些发现基本上可以用现有的商业信用理论解释.从微观角度研究企业的商业信用问题,有助于透过现象揭示信用融资的内部规律,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合理的信用规模对企业发展、经济运行有积极作用;但如果信用提供过度,企业间不守信用,则会造成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给经济发展带来危害.为避免信用风险,企业有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