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填料床持液量和停留时间的测定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内外填料床持液量和停留时间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本论文综述了现有的各种测定持液量和停留时间的方法,并分析这些方法应用在旋转填料床中的优缺点和可行性,指出了测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持液量测定方法中,滞留、附着于塔壁、分布器及管路的液体带来的较大误差在填料较小的旋转填料床中不可忽略;二是停留时间测定方法中,测试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和辐射大等问题普遍,旋转填料床的填料体积相对较小,对测试装置提出高灵敏度、在线测定、简便易行等要求。  针对这些难题,本论文提出了电导率法测定旋转填料床的持液量和停留时间。该方法是利用绝缘填料中溶液具有电导的特性,建立一个闭合电路,将旋转填料床中填料载有的液体串联在电路中形成一个液体电阻,通过自主研发的在线数据采集系统得到电阻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再计算得到持液量和停留时间。  本论文在温度20℃、压力1×105Pa的实验条件下,分别考察了液体流量、转子转速、液体粘度、气体流量等操作参数对持液量和停留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持液量随液体流量和液体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转子转速的增大而减小,平均停留时间随液体流量和转子转速的增大而减小,气体流量对持液量和平均停留时间的影响均不明显;持液量均小于5%,建立了持液量的经验关联式,平均相对误差5.2%,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平均停留时间小于1s。  本论文的实验将电学、计算机学与化工有效结合在一起,拓展了化工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试验过程中对设备组装及液体分布器做了改进,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语文建设》2010年第10期载吴桐祯老师《为什么这十个字容易写成别字?》中,对“蛛丝马迹”的解释是:   “蛛丝马迹”是“如蜘蛛之引丝,如马蹄能留下痕迹”。蜘蛛之引丝是非常细的,不仔细看看不出来;人骑马到某处干了什么事以后,人可以不留痕迹,可以说自己未曾来过,但人是骑马来的,马会在路上留下痕迹。因此人们就用“蛛丝马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依稀可辨的迹象……   对此,我想质疑的是,既然是比喻“隐
弧菌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性流行,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鉴于化学药物防治存在诸多弊端,采用疫苗免疫防治成为目前控制弧菌病的重要途径。弧
第一部分亮氨酸重复蛋白LRRC33对TLR信号通路的调控  Toll样受体是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胞内的细菌或寄生虫)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中的重要识别者[1]。尽管先天性免疫系统
背景和目的: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transition,EMT)是一种分化完全的上皮细胞丢失其原有的表型而转变为间质细胞的一种特殊的生理病理过程,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