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梳理归拢了不同界定的概念之后,认为,“边塞”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概念,也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概念,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情怀,从文化角度来看,则表现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意象,一种境界,一种人生况味,最终成为沉淀在中国文化当中的一种的理想范式。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切入边塞,归纳出边塞话剧的话剧类别,认为当代的“边塞话剧”,指的就是:产生在边塞地域、反映边塞战斗及生活并由军旅人士创作的话剧作品,从文本上看,它属于军旅文学的范畴,其创作主体,是军旅人士,表现地域,处于边塞地区,内容主题,则与国防结合。中国当代的边塞话剧,指的就是在中国的几大边防方位上,表现边防题材、由军旅人士进行创作演出的话剧作品。本文以边塞话剧为主要对象,对全国范围的边塞话剧进行了归拢,并在这样的铺排整理中间,突出了云南边塞话剧的主要状貌,认为:在云南地区建国初期的反特和战争背景下,边塞话剧创作主体昆明军区国防话剧团的文艺活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来归结,分别是1950年—1957年的布局期,1958年—1965年的发展期,1966年—1977年的挫折期,1978年—1984年的复苏期,最后,在边塞作品的历史归结中,得出云南地区边塞意识渐趋转变的结论。八十年代之后,随着中华民族边疆战事的逐渐减少,全国范围内的边塞话剧创作,也就渐渐减少,中国当代的边塞话剧,渐渐归于淡然。从这个现象看,云南当代边塞话剧的收尾,预示着全国边塞话剧的发展势头,也表示,在“地球村”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的关系愈显微妙,而边塞,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向“大通道”进行转变,从对边关堡垒的构筑,到对交流通道的展望。从云南扩展到全国,再连接上历史的脉络,我们认为,在任何时期,只要国家存在,国家的边界就存在,无论这里“边界”的含义指向的是历史进程中对峙的堡垒,还是当代国际背景下交流的通道,边塞文化依然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能忽略的一块版图,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种群中不能省略的一支基因,在边塞文化当中,边塞话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