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双向中继协作通信系统波束成形与功率分配算法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m7411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继协作通信技术具有三个主要优点:提供协作分集,提高蜂窝系统小区边缘的通信质量,增加基站的覆盖范围和减小基站盲区。双向中继因其在频谱利用效率上比传统单向中继具有更巨大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将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之一。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放大转发(AF)双向中继相关关键技术,包括波束成形、容量区域的分析以及功率分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用户单天线中继多天线双向中继系统,首先将基于迫零(ZF, Zero Forcing)算法和广义幂迭代(GPI, Generalized Power Iteration)算法的两种波束成形方案进行了比较;然后通过凸优化方法得出了可达容量区域边界的波束成形。仿真结果表明:GPI算法和凸优化方法在速率方面明显优于ZF算法,并且ZF算法受到天线数目和信道相关系数的影响较大。2)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 Multi-Input Multi-Output)双向中继系统,首先给出了基于ZF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的线性转发滤波器的设计;然后采用梯度下降算法得到了最大化和速率的波束成形;最后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MIMO双向中继的功率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MMSE转发滤波器性能优于ZF转发滤波器;梯度下降算法能达到和GPI算法一样的系统性能;所提功率分配方案的可达和速率比等功率分配方案高0.3到0.5bps/Hz。3)针对分布式双向中继系统,实现了基于均方误差(MSE, Mean Square Error)的渐进最优方案、功率最小化算法和信噪比平衡(SNR Balancing)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和速率性能方面,功率最小化算法最好,基于MSE的渐进最优方案略低,而信噪比平衡算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较差,但是随着信噪的比升高慢慢趋近功率最小化算法,最后与之重合。虽然在同样天线数目下该系统因中继天线之间不完全协作,导致系统和速率低于集中式双向中继系统,但是它的复杂度较低。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信息的交流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像作为信息的有效载体,被广泛运用于各领域。因此,图像安全成为了信息安全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
近年来,卫星通信与卫星跟踪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在各个领域上应用也更加广泛。载体在与卫星实时通信过程中由于地理位置的改变,使得通信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通信中断,因此
毫米波无源探测成像系统通过接收场景中辐射的毫米波,利用不同材质的物体辐射毫米波能量的差异性成像。该系统应用在安检领域,具有对人体无害、能保护人体隐私、能探测隐藏在
中重频能够提高雷达应对主瓣杂波和地面运动目标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战斗机等军事领域。然而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雷达对目标进行精确检测和跟踪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物理手段如增大雷达的发射功率等,另一种方法则是从算法层面如采取多帧联合检测前跟踪算法(Multi-frame Track-before-detect,MF-TBD)用于有效地对微弱目标能量的积累。然而,在中重频系
学位
图像融合技术是图像处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分支,它通过融合多个传感器对目标场景的单一描述,利用这些描述中的冗余信息以及互补信息,获取更加精简、全面的场景描述,以便于对于
基于视觉的目标行为分析是指对图像序列中的目标进行检测、跟踪、描述以及识别,其在视频监测、图像检索、机器视觉等领域均有着重要的应用。行为目标的检测以及跟踪是行为目标
科技迅速的发展,纸质地图已经逐步走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地图的百花齐放,但电子地图的制作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电子地图中地理对象的智能转换因而成为一个非
作为一种新兴体制的雷达,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成为雷达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关于MIMO雷达的信号处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目标检测、参数估
随着高速铁路运营速度的不断提高,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演进问题也越发突出。目前国际铁路联盟提出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将由GSM-R直接向LTE-R演进,而不需要过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高科技的航空航天事业中,通信系统都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而作为各种通信系统的核心部件——频率综合器在使用中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高稳定度、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