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BIS、用药量、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以探究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甲状腺癌手术的麻醉提供一种好的选择。方法:选择60例需行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半小时采用0.5mg阿托品与0.1g鲁米那钠进行肌注。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麻,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颈丛神经阻滞选用一针法,用1%利多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作为局麻药物,穿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于患者的患侧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注射8ml、4ml的药物,健侧颈浅丛用4ml局麻药物注射,阻滞后10min利用针刺法进行阻滞效果测试。阻滞完善后,及时麻醉诱导进行气管插管,诱导药物依次是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以剂量分别为0.04-0.06mg/kg、0.4-0.6 ug/kg、2.0-2.5 mg/kg、0.15-0.2 mg/kg静注,在直视的情况下气管插管。两组患者的全麻维持都采用丙泊酚与维库溴铵持续泵入进行,手术结束待患者清醒后将气管导管拔除。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全程中心率、血压、BIS、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术后4小时VAS评分。对比观察两种麻醉方式在患者(1)心率、血压、BIS值的变化;(2)麻醉药物的用量;(3)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气管导管拔除时间;(4)术后4h 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采用a=0.05的检验水准,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HR、SBP、DBP更稳定,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BIS值波动与收缩压波动小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舒张压波动与HR波动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全麻药物的用量少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4h 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中的咽喉不适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的麻醉中,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中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小,机体各项指标平稳,波动幅度较小,苏醒快,拔管早,术后疼痛较轻,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