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骨髓炎是一种影响骨骼和骨髓的感染性疾病,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中感染概率最高的便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性骨髓炎的治疗仍具有巨大的挑战性,快速、准确的诊断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金标准之一的组织学诊断目前仍主要以单一的中性粒细胞指标作为诊断标准,但是提出新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需要对骨髓炎组织病理学表现及变化过程有足够的了解,同时急性骨髓炎骨感染的切除范围临床上仍没有较统一的标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髓炎是一种影响骨骼和骨髓的感染性疾病,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中感染概率最高的便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性骨髓炎的治疗仍具有巨大的挑战性,快速、准确的诊断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金标准之一的组织学诊断目前仍主要以单一的中性粒细胞指标作为诊断标准,但是提出新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需要对骨髓炎组织病理学表现及变化过程有足够的了解,同时急性骨髓炎骨感染的切除范围临床上仍没有较统一的标准,而骨皮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对手术清除骨感染灶的的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对骨髓炎组织病理学的描述大都通过临床上的病例进行观察,缺乏感染时间明确的病理改变过程,尤其急性骨髓炎的胫骨骨皮质组织病理学改变,尚未有人对此进行描述。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兔胫骨急性骨髓炎模型,观察金葡菌急性骨髓炎不同时间胫骨组织病理学变化,为急性骨髓炎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天、7天、14天对照组各6只,3天、7天、14天实验组各6只,于新西兰兔左后肢胫骨中段用骨科电转制造骨窗,实验组往髓腔打入20ul浓度为1*107c FU金葡菌,对照组打入20ul生理盐水,并分别术后继续饲养3天、7天、14天,通过一般情况、微生物学、透射电镜、组织病理学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兔胫骨中段开窗打入2*105c FU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组术后3天、7天、14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症状,实验组以微生物培养为标准感染率为100%。透射电镜在7天内并未观察到皮质骨内金葡菌的存在,而到了14天可在骨陷窝内观察到散在的金葡菌。组织病理学观察,金葡菌急性胫骨骨髓炎3天内便出现骨膜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并在随后的7天和14天组均能观察到,此时部分标本开始出现肉芽组织和散在分布的中性粒细胞,到7天时间皮质骨软组织侧骨膜反应厚度增加,余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皮质骨髓腔侧的骨坏死和骨侵蚀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但皮质骨内未见明显的骨破坏及哈弗氏管扩大,髓腔内绝大部分标本都已出现中性粒细胞聚集,同时伴随坏死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形成微脓肿,到14天时间皮质骨软组织侧较7天组未有明显改变,皮质骨髓腔侧出现骨破坏和哈弗氏管扩大,髓腔内可见死骨片,成片微脓肿及纤维素性坏死,部分标本可见浆细胞散在分布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1、通过兔胫骨中段开窗打入2*105c FU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在两周内持续造成兔胫骨急性骨髓炎感染模型;2、感染后7天到14天,通过透射电镜可观察到金葡菌入侵至骨皮质内的骨陷窝。3、通过造模后组织病理学观察,急性胫骨骨髓炎造模术后3天内已出现骨膜反应、纤维组织增生并在随后的7天组和14天组均能观察到,部分标本开始出现中性粒细胞和肉芽组织,髓腔侧骨皮质未见明显变化,到7天时间绝大部分标本都已出现髓腔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同时伴随坏死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形成小型微脓肿,髓腔内侧面骨皮质的骨坏死和骨侵蚀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到14天时间出现了死骨片,微脓肿较前加重,并可见纤维素性坏死,部分标本出现骨破坏和哈佛式管扩大,浆细胞开始出现并逐渐替代中性粒细胞。兔胫骨急性骨髓炎金葡菌暴露7天内骨皮质改变不明显,骨陷窝内未见金葡菌存在,术中清创无需大范围切除骨皮质,7天到14天内应根据术中情况适当切除髓腔侧感染骨组织。我们实验中描述了基于明确感染时间的骨髓炎急性期内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助于了解骨髓炎的致病机理,也为临床上金葡菌急性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探讨联合应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束支起搏(LBBP)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短期改变。方法:本文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窦房结功能障碍(Sinus node dysfunction,SND)、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和房颤伴室率缓慢(Atrial fibrillation ac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左束支起搏术后的心脏电、机械同步性和随访期间起搏参数稳定性的观察,初步分析左束支起搏(LBBP)在需要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从而评估LBBP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期间就诊我院符合CRT植入适应证的心衰患者22例,根据记录术中心腔内电图和起搏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将起搏导线成功植入左心室间隔内膜下的左束支区域,确保起
目的: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对早期动脉硬化的影响尚未完全清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是评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TG/HDL-C与ba PWV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上评估健康人群早期动脉硬化提供简单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07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ba PWV检测的586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ELD(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ysfunction,终末期肝功能不全模型)评分具有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人群预后的能力。然而,大多数的证据是基于终末期心力衰竭人群和心脏移植人群得出的,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MELD-Ⅺ评分与HFpEF(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人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对左心功能的改变,探讨两种起搏方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0年10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且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患者40例,其中20例行LBBP,20例行RVSP。本研究采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和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价左心房和左心室
目的评价左束支区域起搏临床应用近期的安全性、有效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成功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患者51例。观察其术中、术后起搏器参数和新发心律失常情况及心脏结构的变化。同时倾向评分匹配51例右室起搏患者,比较两组手术前后QRS波宽度差异性。结果1.51例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LBBAP)患者中,男
目的评价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了解老年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复发情况,分析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有关因素,以期为临床及早干预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入选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初次接受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病人133例,均为60岁以上的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年龄是否大于80岁将入选病人分为高龄组(≥80岁)和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RAS系统中Ang-(1-7)、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情况及与左心室心肌质量的相关。方法自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患者57例设为病例组,以及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38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并应用ELISA检测血清RAS系统中的ACE2、Ang-(1-7)浓度水平,收集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相关
目的:旨在从冠状动脉生理功能学角度,通过QFR(Quantitative Flow Ratio,定量血流分数)评估低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左室射血分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临床获益。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自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尿钠与动态血压水平、血压节律、血压变异性及清晨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同时行24小时尿钠检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选及排除标准共入选37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血压相关数据: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 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