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大量研究指出,学生的拖延与其学业成就、身心健康状况紧密相关。而学生群体中存在严重的拖延现象,关注当前学生中存在的拖延情况及其成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之道非常必要。已有研究显示,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出于不同的动机采用不同的自我妨碍策略进行自我调节,进而对拖延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以研究型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大学学生自尊、自我妨碍与不同类型的拖延行为(学业拖延、回避性拖延和唤醒性拖延)之间的关系,试图理清研究型大学学生自尊、自我妨碍与拖延行为之间的关系,验证自我妨碍是否对自尊和拖延具有中介作用。调查过程中,抽取厦门大学在校生584名,采用修订后的自尊量表、自我妨碍量表、学业拖延量表、回避性拖延量表、唤醒性拖延量表进行施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学生的自尊、自我妨碍、学业拖延、回避性拖延、唤醒性拖延整体情况较好,但仍有一些现象值得关注。在自我妨碍方面,大学学生较多采用自陈式稳定自我妨碍策略。在学业拖延方面,相对于学业管理任务、出席任务以及平常校园活动,大学学生在完成每周阅读任务、完成学期任务和复习备考这三项任务上,相对容易出现拖延。在回避性拖延方面,相对于个人拖延,大学学生更容易出现社会拖延。2.大学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年级、性别差异,硕士研究生一年级自尊水平显著低于硕士二年级和三年级,本科生不同年级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大学学生的自尊、自我妨碍、学业拖延、回避性拖延、唤醒性拖延水平存在学业能力差异,成绩分布为前25%的学生在各个要素上的情况均优于其他学生。3.自尊通过自我妨碍,尤其是自我妨碍中的因子——自陈式稳定自我妨碍,对学业拖延、回避性拖延和唤醒性拖延产生影响。学生的自尊水平较低时,通常缺乏自信,对自我价值不确定,他们害怕失败和挫折会影响到自己的形象,因此需要通过自我妨碍策略来维护自己的价值和自尊水平,因而较多出现学业拖延、回避性拖延、唤醒性拖延。故改善学生拖延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首先,提升学生自我价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外控内调两手抓,减少学生拖延行为;最后,干预方式要根据学生年级、性别和学业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