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通络开窍方对AD大鼠的认知行为及Tau蛋白、Gsk-3β、PP2A影响的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温脾通络开窍方对AD大鼠认知行为及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3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52只,运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向大鼠右侧海马注射冈田酸制备AD大鼠动物模型,造模14天后,采用经典的Morris水迷宫进行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的筛选,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AD模型组,西药对照组,温脾通络开窍方高、中、低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于造模后第20天开始治疗,各治疗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治疗21天后检测各项指标。采用经典的Morris水迷宫进行认知行为学评价,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D大鼠海马组织Tau蛋白磷酸化总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蛋白质磷酸酶2A(PP2A)和糖原合酶激-3β(Gsk-3β)的活性,并观察温脾通络开窍方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温脾通络开窍方抗AD的可能机制。   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温脾通络开窍方高、中、低剂量组AD大鼠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成功找到平台次数均明显增加。其中在定位航行试验中模型组平均潜伏期比空白组明显延长,有显著差异(P<0.01)。西药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的平均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发现高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高剂量组也有差异(P<0.01)。在空间探索实验中,模型组较空白组大鼠成功找到平台的次数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与高、中剂量组比较有差异(P<0.05或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P<0.05)。并且中药各组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温脾通络开窍方高、中、低剂量组AD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较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含量显著增加(P<0.01),低量组和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也有差异(P<0.01),但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高、中、低量组之间存在一定量效关系。   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显示:模型组Gsk-3β的活性较空白组均有显著性的提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中药组AD大鼠Gsk-3β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低剂量组和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西药组相比,高剂量组Gsk-3β的活性有显著性差异。   模型组PP2A的活性较空白组均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中药组AD大鼠PP2A的活性均较模型组有所升高,低剂量组和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西药组相比,高剂量组Gsk-3β的活性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数据中,尤以中药高剂量组的作用最明显。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存在一定量效关系。   结论:温脾通络开窍方可显著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和提高PP2A的活性从而降低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的水平。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指出,党校后勤要“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的方向进行各项必要的改革,以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