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探求蛋氨酸水平对5~13周龄杂交鸡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蛋氨酸最适宜含量,及腿肌相关调控基因对于肌肉生长和代谢途径的相关联系和调控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一:选取健康的126只4周龄杂交鸡(♀大骨鸡×♂隐性白羽肉鸡),公、母鸡各63只,按2×3因子分别随机分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分3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三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三个不同水平蛋氨酸饲粮,饲养期10周,进行生长性能测定。实验二:饲养至49日龄和91日龄,每组随机抽取接近平均体重的公鸡、母鸡各3只,禁食12h后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实验三:取91日龄公鸡每组三只,取腿肌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1、饲粮蛋氨酸水平对5~7周龄公、母鸡平均采食量影响显著,高水平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对公、母鸡影响均不显著;8~13周龄公、母鸡平均采食量低水平组高于高水平组,差异极显著(P<0.01),低水平组高于中水平组,差异显著(P<0.05),中水平组高于高水平组差异显著(P<0.05),公、母鸡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高水平组公、母鸡较好。2、49日龄公鸡屠宰性能结果显示,公鸡腿比率中水平组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腿肌率中水平组高于高水平组(P<0.05),胸肌率中水平组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显著,屠宰率等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母鸡七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91日龄公鸡屠宰性能结果显示,腿比率中水平组高于高水平组(P<0.05),腿肌率中水平组高于高水平组(P<0.05),胸肌率中水平组高于高水平组(P<0.01),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母鸡中水平组腿比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母鸡屠宰率等其他指标影响不显著。3、对91日龄杂交公鸡腿肌的9个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共有29265转录本在腿肌中表达,三个处理组中共有11个基因共同表达。H组与M组公有831个差异基因表达,587个上调,244个下调;L组与M组共有420个差异基因表达,其中247个上调,173个下调基因;H组与L组共有715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442个上调,273个下调。对这些基因进行GO条目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富集到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有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肌肉系统发育等,富集到的信号通路主要有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脂肪酸合成代谢、酪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对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共获得19个候选基因。结论1、蛋氨酸对5~13周龄杂交鸡生长性能产生了影响。蛋氨酸含量0.39%更有利于提高5~7周龄杂交公、母鸡的平均日采食量,蛋氨酸含量0.28%更有利于提高8~13周龄杂交公、母鸡的平均日采食量。2、蛋氨酸对49、91日龄杂交公鸡屠宰性能产生了影响。中水平组蛋氨酸含量更有利于提高杂交公鸡的胸肌率、腿肌率和腿比率。3、饲粮蛋氨酸水平引起杂交公鸡腿肌转录组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与肌细胞发育、肌球蛋白蛋白质合成、脂肪酸合成代谢、氨基酸营养代谢等相关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