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基于对苏州市灵峰村的调查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13770509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苏南地区经济建设成就突出,与此同时,以乡风文明建设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乡风文明是农村人通过思维和行为形成的一种整体面貌,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农村人在一定的区域和一定的历史阶段,开展一系列包括社会文化、生活环境、思想道德、组织制度、行为模式等物质或精神层面,观念或行为层面上的建设活动,形成、拥有积极向上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文明形态即是乡风文明建设。  本研究以苏州市灵峰村为个案,采用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以结构功能论为理论基础,尝试将乡风文明建设的诸要素整合构建成一个整体。本文由四个模块构成。首先,对国内外研究及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其次,从认知、行为、规范三个维度分析当前村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认知,村民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行为以及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规范。再者,笔者从个案研究中得出,乡风文明建设中还存在村民综合素质偏低、文娱活动参与率有待提升、不良社会风气尚存以及法制宣传滞后等不足。最后,笔者从动员机制、教育、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以期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水平。
其他文献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语文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方式,让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促进知识的实际运用。运用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与学生进行民
期刊
随着城市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潮流,提速城市化被人们看作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提升经济、实现现代化大目标的重要选择。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土地征
为探讨玉米茎秆木质素含量的遗传基础,以WBA31×K4138构建的DH群体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采用P1、P2与DH群体3世代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模型对玉米吐丝期茎秆木质素含量进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对我国社会组织特点的一个普遍概括是“官民二重性”,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一特性将会给社会组织的长远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人肉搜索这一特有的网络现象受到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起了多个学科领域的重视和研究兴趣。本文立足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