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IIA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妇科疑难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因此其治疗也大多停留在改善临床症状上。目前多数中医学者认为瘀血阻滞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活血化瘀为其基本治疗大法。现代研究证实子宫内膜能在异地种植生长,需经过粘附-侵袭-血管生成三个病理过程,分子水平的机理研究提示,阻断三者之一,即可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和发展。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是关键,在位内膜的差异是发生内异症及内异症复发的决定因素。粘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的第一步骤。因此选择将药物直接干预在在位内膜上,研究其对粘附作用的影响,望求从“源头”阻止其发病。本课题成功的完成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的体外培养工作,将活血化瘀药物丹参提取物丹参酮ⅡA作用于在位内膜,并探讨了丹参酮ⅡA对其粘附作用的影响。  方法:  1、参照Ryan等的细胞培养方法,成功建立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2、将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作用于在位内膜细胞上,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钙粘蛋白、CD44V6、ICAM-1蛋白含量的表达。  结果:  1、本实验证明两组不同时期在位内膜细胞培养成活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不同途径取材得到的子宫内膜细胞成活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空白对照组E-钙粘蛋白、CD44V6蛋白、ICAM-1蛋白呈高表达,丹参素ⅡA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钙粘蛋白、CD44V6蛋白、ICAM-1蛋白含量较少,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丹参素ⅡA中剂量组和丹参素ⅡA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钙粘蛋白、CD44V6蛋白、ICAM-1蛋白明显较少,p<0.05。  结论:  1、体外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成功可行。  2、本实验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粘附蛋白E-cadherin、CD44v6及ICAM-I的含量,可能会阻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  本研究对慢性糜烂性胃炎(CEG)临床上常见的肝胃不和型和脾胃湿热型两个证型的内镜下表现与临床证候的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调查分析,希望可以通过临床证候部分推测患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