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酸菌具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生理功能,可将其制成具有益生作用的食品供人们食用,但其在人体肠道内不易停留影响其发挥益生功能。因此,我们考虑采用分子育种等新技术进行菌种改良而获得理想菌株。本文以实验室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C88作为出发菌株,测定其耐受性、黏附相关性和抗氧化能力。菌株经过连续三轮紫外照射与亚硝基胍诱变后,采用基因组改组技术筛选融合子菌株。融合子菌株经过一系列实验筛选后得到两株性能最为优良的融合子菌株F1-9和F1-17。实验证明,融合子菌株能够在pH2.8和胆盐浓度2.0%的环境中正常生长,对有机溶剂的表面疏水性提高9.68%-29.96%,自动聚集性提高33.27%-36.15%,共聚性平均提高52%,融合子对DPPH的清除能力提高9.45%,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13.17%。融合子菌株的各方面性能明显高于出发菌株且相关黏附性能显著提高。因此后续实验将着重于测定菌株体内和体外的黏附能力。为了测定融合子菌株F1-9和1-17的黏附效果,利用Caco-2细胞和动物实验模型分析菌株的体外和体内的黏附定植能力。出发菌株C88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为5%,融合子F1-9的黏附率为7.14%,F1-17的粘附率为10%,融合子菌株的体外黏附能力较原始菌株有明显提高。体内试验证明,小鼠连续灌胃菌株7天后,在小鼠的盲肠、回肠和空肠内均能检测到灌胃菌株,且在盲肠内的定植数量最高,达到108cfu/g,融合子菌株的定植能力略高于出发菌株,停止灌胃7天后肠道内菌株数量与灌胃前基本相同。实验期间小鼠肠道内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有明显提高,肠杆菌、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稍有减少,说明灌胃菌株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小鼠灌胃FITC染色后的菌株,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证明菌株能够黏附在肠道表面,且融合子的黏附率高于出发菌株。融合子菌株在性能方面优于原始菌株,将其应用于干酪加工中,作为辅助发酵剂与常规发酵剂共同生产Cheddar干酪。结果证明,融合子菌株可用于干酪的发酵生产,且不会改变Cheddar干酪的理化性质,在干酪的加工和成熟过程中,发酵剂乳球菌的数量没有明显变化,且融合子菌株能够存活且保持较高的活力,融合子菌株对干酪蛋白水解基本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