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岸带作为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全球自然环境和生态最为复杂和特殊之处.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利用,使得渤海海岸带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该文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渤海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变化,并尝试对其生态环境进行区划.研究范围以行政界线为标准,包括环渤海的13个沿海市.空间数据来源是1988、1995和2000年的Landsat-TM数据.该文对土地类型进行了新的分类,并利用其解译三期遥感卫星影像.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一系列的空间分析,从而得到渤海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统计结果显示,①耕地面积占渤海海岸带总面积的55.47%,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水平;城乡工矿用地占有较大的比例,未利用地所占面积不大;滩涂资源中78.08%被开发为盐田和养殖场.②在1988~2000年间,由于渤海海岸带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镇建设用地、养殖池塘、盐田急剧扩张;林地、湿地、滩涂等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土地类型面积显著下降.这些都表明,强烈的人类活动已经使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渤海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此外,该文综合分析渤海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特点,建立了各级生态区单元划分的指标体系和命名系统.以GIS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一系列专题图件及数据库并加以空间叠加分析,对渤海海岸带进行生态区划.最后将渤海海岸带分成了4个生态区和18个生态亚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