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磷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营养元素,也是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质,人工湿地技术造价低,管理维护简单,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村镇污水处理中,但是传统的人工湿地往往达不到对氨氮、硝态氮等污染物的高效去除,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结合了水平及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特点,采用了一种多基质水平潜流折流人工湿地(HBSF),以炉渣、木块、砾石组成不同的基质组合,美人蕉、千屈菜作为湿地植物模拟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研究其对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处理效能,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阐述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无植物水平潜流折流人工湿地(HBSF)对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随着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增加而升高,对磷的去除效果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最优HRT为3d;湿地系统稳定后,总体上炉渣、木块、砾石的基质顺序有利于氮的去除,木块、炉渣、砾石的基质配置顺序更有利于磷的去除。2.有植物HBSF人工湿地较无植物时对各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有提升,其中对硝态氮的去除提升效果最好,其去除率可以提高22%左右,达到96%以上,提升的去除量占整个湿地系统硝态氮去除量的20%;对氨氮去除率可提升4.3%,对TN去除率可提升5%。3.曝气充氧可以有效提高HBSF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但却抑制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总体上TN的去除效果提升明显,气水比为1、2、4时,总氮(TN)的去除率均可达70%以上,较不曝气时提高了17%左右;曝气条件下总磷(TP)的去除率均高于不曝气TP去除率,但随着气水比增加,TP去除率却下降,总体上曝气比适宜值为2。4.出水回流条件下,HBSF人工湿地对氨氮及TN的去除效果均有显著提升,当回流比为150%时,氨氮去除率提高了13%,TN去除率提高了11%;对TP的去除效果略有提升但不明显,HBSF人工湿地对磷的主要去除途径为基质的吸附及植物的摄取。5.综合无植物、有植物及强化措施的研究结果,基质顺序为炉渣、木块、砾石,湿地植物选取美人蕉混种千屈菜的HBSF人工湿地在HRT为3d情况下即可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氮污染物;采取强化措施脱氮时,气水比为2、回流比为150%即可实现高效脱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