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采集设计和数据校正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w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地长导线源半航空瞬变电磁法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已有许多半航空瞬变电磁系统在岩溶隧道勘察以及矿产勘探等领域成功应用的案例,但对于该方法的数据采集设计,即有效探测区域和观测区域设计方面相关研究较少,同时在数据处理解释方面大多沿用其他传统电磁法的数据处理解释方案,缺乏配套的针对半航空瞬变电磁的数据校正处理系统,上述不足极大的限制了该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因此,本文针对半航空瞬变电磁法的有效探测区域分析、勘探区域设计以及数据校正处理这三个问题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第一,为认识和理解半航空瞬变电磁的有效探测区域,本文以航空电磁中footprint和敏感度分析策略为基础开展了半航空瞬变电磁法的footprint和敏感度的计算和研究。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有限导电介质假设推导得到了长导线源和垂直磁偶极子源下的均匀半空间模型时间域地下电磁响应表达式,利用格林张量积分函数计算得到了地下感应电流场对接收点的Hz贡献分布,此外,以长导线源和接收线圈等效磁性源下的地下感应电场为基础,通过时间离散求取近似卷积积分的策略获得敏感度分布,并分析对比了相同接收时间下的Hz贡献分布。结果表明敏感度和Hz贡献分布在整体特征上基本一致,随着接收时间的向后推移,贡献(敏感度)最大的区域逐渐向接收点附近及下方靠拢,偏移距的增大对Hz贡献分布形态影响不大,但源附近区域的贡献逐渐减小,且footprint体积逐渐扩大,接收点相对源方位变化会使footprint的分布形态产生扭曲;半航空瞬变电磁的主要有效探测区域(敏感区域)为源和接收点之间的区域,且相比于航空电磁法来说大很多,揭示了该方法体积效应较大的特点。同时,针对主要贡献区域的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0.5ms后的响应主要来源于接收点下方及附近区域,上述成果可指导半航空瞬变电磁的数据处理解释工作。
  第二、目前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应用时,对于勘探区域设计多基于其他电磁勘探方法的经验,本文基于瞬变电磁二次场在高阻中衰减快、低阻中衰减慢的原理,以均匀半空间模型和H模型多测道图对地下介质分布表征的差异为基础,提出衰减率函数数值化表示二次场衰减快慢并确定标准衰减率对观测区域进行划分,利用最优拟合椭圆曲线对区域边界进行拟合;通过大量数值模拟确定对边界分布影响较大的模型参数:发射源长度和异常体埋深,最终总结归纳得到半航空瞬变电磁区域边界方程,划分出适合观测与非适合观测区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半航空瞬变电磁野外勘探区域设计。
  第三、为研究并提出针对半航空瞬变电磁的数据校正处理系统,本文针对半航空瞬变电磁实测数据的特点,对勘探数据进行(1)天电噪声去除:选用α-trimmed滤波器作去噪处理,并提出Haar小波分解自动识别主要有效数据段以保护其在去噪过程中不受影响;(2)运动噪声去除:针对纯二次场勘探数据在时间上的非连续性,对比分析小波分解和多项式拟合的去噪效果,结果表明单周期多项式拟合去噪可在利用Haar小波策略剔除主要有效数据后取得优异的运动噪声去除效果;(3)数据姿态校正处理:基于接收线圈局部坐标系偏转原理,推导得到z分量数据姿态校正公式对勘探数据进行姿态校正处理;(4)数据质量评价及筛选:利用主要有效数据段和剩余数据段的平均能量比评价数据质量,并设置平均能量比阈值对数据进行筛选;最后,综合上述半航空瞬变电磁勘探数据去噪及校正处理方案并结合数据叠加以及时窗积分等数据处理流程,最终形成针对半航空瞬变电磁的数据校正处理系统。
  最后,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湾2号隧道工程为依托,经数据采集设计和数据采集工作后,利用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校正处理系统和视电阻率成像成功获取了工区地下视电阻率分布,经与地质资料联合对比验证后,证明了上述成果在半航空瞬变电磁野外勘探实验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综合了理论推导、数值计算、数据校正处理工作以及现场实验应用的验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丰富了半航空瞬变电磁法理论体系,并初步形成了针对实测数据的数据校正处理系统,为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后续的研究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足球场的建筑形式在许多技术因素的影响下正发生不断地变化,而国际足球赛事的规则和要求,特别是赛事环境与安全要求也更加细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足球场馆的建筑形式,使其有机地融入建筑周边环境之中。21世纪具有强烈发展动力的技术进步也在世界杯足球场建筑中留下显著的印记。  本论文研究以2018俄罗斯FIFA世界杯足球场建筑为研究对象,其主办城市的地理差异,它们的气候条件也各不相同,此外,它们各具特
学位
街道是一个城市系统的骨架和基本结构,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逐渐成为衡量街道尺度的标准,人们在街道中的体验感逐渐减弱。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建设开始进入到强调城市环境治理的现阶段,其中住区街道作为连接住区和城市的重要路径,其环境品质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因此以居民满意度为评价标准,深入分析影响居民满意度的住区街道空间构成要素,提升住区街道空间环境质量,是
学位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一大批轨道交通项目相继建成。轨道交通枢纽的周转速度快导致人流数量巨大。与其他交通节点相应空间不同,附属于地铁车站的商业空间独具优势。同时,进行地铁附属商业开发有助于弥补地铁投资运营上的亏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压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而中国内陆城市地铁商业开发较晚,地铁商业开发还缺乏完善的规范指导,出现了较多的视听环境问题,由此导致了商业驻留意愿低下问题,背
学位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中国城市中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和所占比例逐年递增,以北京市核心区为代表的城市老城区养老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养老逐渐成为一种家庭负担更是社会负担。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方法之一,它以社区为依托成为容纳老年人活动、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载体,是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实现老年人自身价值、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以北京市核心区
近年来中国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因地制宜提出改造内容和标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如广州、厦门、上海等城市已贯彻实施。本研究为哈尔滨的老旧社区外部空间适老性改造提供研究依据,以哈尔滨市花园街道辖区为案例,深入研究哈尔滨市老旧社区外部空间适老性改造问题。在实地调研基础上结合空间句法和日照模拟,分析居住街坊、步行路径、河沿空间、露天集市、运动场地、历史建筑保护街区等六大类型空间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吸引力影
学位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是能源行业的中心。随着跨省区电力资源配置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输电塔-线体系作为高压电能输送与分配的载体,朝着大跨越、高塔体的方向发展,结构所具有的轻质、高柔、小阻尼特性使其对风荷载更加敏感。近年来,强风作用导致输电线路的破坏现象时有发生,线路一旦失效,将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的生活秩序。因此,对输电塔-线体系开展风振控制研究,确保风荷载作用下输电线路的正
混凝土作为多种成分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采用宏观试验研究其力学性能,人力物力消耗较大,因此近年来兴起了建立混凝土细观模型模拟其力学性能的方法。细观模型可以从细观层面上对混凝土破坏时裂缝的萌生、发展乃至贯穿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多数细观模型中,对各相材料的材料参数随机分布的考虑多是基于单元,忽略了个体间的材料属性的差异,使得模型结果同试验现象有所偏差,因此,本文对传统混凝土细观模型
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既对临近平行既有隧道、车站的内力和变形产生影响,又受其大刚度遮拦作用的影响。因此,研究基坑开挖与既有平行隧道、车站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优化设计,对保证开挖基坑及既有结构安全、进行集约化设计至关重要。论文明确平行地铁基坑近接结构群影响机制,分析现有设计手段的局限性,采用现场实测、有限元模拟、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基坑开挖与临近隧道、车站的相互影响,得到平行地铁基坑近接结构群的相互影响规律,
学位
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急剧增加,作为清洁能源的水电能源,越来越成为中国大力发展的主力能源,大力开发水电资源既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暖的有效举措,又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水能资源理论的储量还是可开发的水力发电设备的容量,中国都是世界第一。但中国水电资源总量的3/4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活动断裂发育,地质环境复杂,加之高山深谷的地形地貌,使得大多数工程项目处于大埋深高地应力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TEM)已在工程勘察、海水入侵调查、金属矿和地下水勘探、地质调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获取直观、准确的地下介质电性分布情况,学者们研究了多种数据解释手段,早期多依靠定性判断、量板和视电阻率成像手段获取粗略的地电分布,后来采用反演的方法处理瞬变电磁数据,获得地下电性分布模型。  地球物理反演往往存在多解性,解决地球物理反问题的一个关键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