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进行,极大的唤醒和激发了城市经济的活力,城市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由于社会利益格局的剧烈变动,使社会积累的各种矛盾,其中某些迅速尖锐化,导致了群体性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城市“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同时并存的格局给城市公共秩序的维护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设施,其中一些类似垃圾焚烧厂这样不被公众喜爱的邻避设施,往往在建设之初就遭到周围居民的抵制,这种现象就是“城市邻避冲突”,也被称作“环境型群体性事件”。城市邻避冲突是工业社会下一个国际性的共性问题,并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社会各领域,显示出居民对于环境的高度关注度。但大量的城市邻避冲突的出现不仅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社会的优善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政治体制的逐步开放,公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长,近年来,各省各市都不同程度的爆发了邻避冲突,并且数量在不断增加。对城市邻避冲突的发生原因、发展情况做更深入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有助于解决城市邻避设施的建设困境,也有助于政府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理城市邻避冲突的可行性治理对策。如何较为全面的把握邻避冲突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首先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邻避冲突的概念予以界定,再深入分析城市邻避冲突的一般特征及原因,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对城市邻避冲突的研究主要从个案的研究着手,对城市邻避冲突的典型性案例,轰动一时的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行一个动态的分析,从典型的个案中总结出城市邻避冲突的一般演变过程,即城市邻避冲突的三个阶段:潜在阶段、发生阶段和发展阶段,由于在不同的阶段,不同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导致了城市邻避冲突的不同结果。在城市邻避冲突过程中,政府行为的缺陷,舆论的肆意传播,协调主体的匮乏,居民的非理性参与都是我国城市邻避冲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揭示来探析多元的城市邻避冲突的治理对策。在对策的探析过程中,本文引入了台湾治理城市邻避冲突的成功案例,台湾嘉义市县跨域合作解决垃圾焚烧厂的成功模式,为中国大陆地区治理城市邻避冲突提供借鉴,学习台湾模式的核心思维——多元治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