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简直”的对比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ha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几乎”和“简直”两个近义副词进行对比研究,主要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方面结合具体语料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在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留学生习得这两个近义副词时容易出现的偏误及其原因,最后在本体研究和偏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本文分为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概括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归纳总结了先前学者对“几乎”、“简直”的相关研究,针对先前研究的不足提出本文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在语义层面上对“几乎”和“简直”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对“几乎”和“简直”的词典释义进行了归纳,并且对“几乎”和“简直”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概括出“几乎”的核心语义是“接近于某事实但却并未达到该事实”,其语义特征为:[+程度义,+估测义,+否定义]。“简直”的核心语义是“强调事物或者情况到了接近或等同于某事实的程度,并且体现出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和态度”,其语义特征为:[+程度义,+语气,+评注性]。在此基础上得出“几乎”和“简直”在语义层面上的异同。第三部分是在句法层面上对“几乎”和“简直”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几乎”和“简直”的句法特征。考察了“几乎”和“简直”与动词性成分搭配、形容词性成分搭配、名词性成分搭配以及固定短语搭配时的情况,并且具体考察了“几乎”和“简直”与否定词“不”“无”“没(有)”、与“是”字和“了”字共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得出“几乎”和“简直”在句法层面上的异同。第四部分是在语用层面上对“几乎”和“简直”进行对比分析,对“几乎”和“简直”句类分布和语体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几乎”和“简直”在句类分布和语体分布上的异同。第五部分是针对“几乎”和“简直”的偏误分析,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暨南大学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中出现的偏误语料,分析了汉语学习者在使用“几乎”和“简直”时出现的偏误,并且系统总结了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第六部分是在本体研究和偏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几乎”和“简直”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几乎”和“简直”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门诺派是基督新教中再洗礼派的一个重要分支,主张建立不受国家干预的独立教会,反对婴儿受洗,反对战争与暴力革命,反对宣誓、参政、服兵役及战争等。因其独特的信仰,门诺派在尼德兰兴起后,不断遭受迫害,开始向尼德兰以外的地区移民。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移民政策的鼓励下,门诺派于18世纪80年代从普鲁士移居俄国。1789年,俄国门诺派建立了乔里茨定居点,1803年,门诺派又建立了莫洛奇纳定居点。19世纪60年代,由
受高铁“时空压缩”效应的影响,我国城市旅游地的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旅游经济联系是旅游产业要素流动的外在表现,能够体现旅游经济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空间网络中各城市目的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和规律,因而,深化旅游经济联系的认识对区域旅游协调化、一体化发展具有基础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高铁建设最早、发展最迅速的区域之一,“四横四纵一环”
现存研究资料中对“具有”和“拥有”的对比分析虽然已经有所涉及,但对本体的研究比较粗略,也没有基于留学生偏误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因此本文基于研究现状,对“具有”和“拥有”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本体研究,利用收集的语料,更全面地分析留学生的偏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旨在对留学生学习这两个动词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引言,主要讨论了选题缘由及意义、对“具有”和“拥有
赵树理作为“山药蛋”派的重要作家,其作品以山西特别是晋东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为蓝本叙述了许多民间故事。在其小说中,提炼了大量的山西方言,不仅接近农民生活,乡土气息浓厚,更具地域色彩。赵树理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也是形成其文学风格的重要特色。前人对赵树理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鉴赏或词汇运用上,本文以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等二十五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词法与句法两个方面对赵树理小说
交响合唱《钟声》完成于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辉煌岁月(1909-1917年),他音乐中如歌般悠扬婉转的旋律被人称赞,这种风格是拉赫玛尼诺夫所特有的个人风格,不限制于作曲技法,不限制于创作手法。他的作品无时无刻都在让人感受到动人的旋律,或是通过管弦乐思或是钢琴来倾诉,或是通过诗歌主体的启示。1913在罗马,拉赫玛尼诺夫收到一封附有《钟声》的诗歌,爱伦·坡创作,巴尔蒙特翻译,寄信者希望拉赫玛尼诺夫以此为主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石窟艺术宝库。石窟中的乐舞壁画可以说是一部跨越千年的“形象历史”,体现了古人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与审美意识,对敦煌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敦煌舞归属于中国古典舞的范畴,由敦煌壁画“复活”而来,是一种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异域文化,并根据东方古典审美特征“再创造”的产物。在敦煌舞蹈的发展中,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潜心研究,形成了
白陶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凝结着普通陶器所不具备的科技、艺术和观念信息。湖南是新石器时代白陶最早且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器类之丰富、造型之复杂及装饰手法之多样,都是其他区所不及。对湖南新石器时代白陶进行全面整理和系统的研究,有利于把握湖南新石器时代诸文化之间的传承与交流,探索湖南新石器时代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湖南新石器时代白陶常见造型为圈足器、圜底器和平底器,也有少量三足器和器
源远流长的黄河水孕育着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社火——陕西周至龙灯,其产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表演地区主要分布于周至县的二曲镇、广济镇、辛家寨乡等地区。周至龙灯实质是古代巫傩祭礼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陕西的周至现今仍然遗存着这样的舞龙祭祀活动。周至龙灯在表演形式上可归为三个方面:祈神仪式形态、舞龙仪式形态、游街仪式形态。在表演内容上可归为四个方面:在舞龙中祈求五谷丰登、在舞龙中祛除病痛、在舞龙中求
秦安小曲是流传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的传统说唱音乐,它的历史悠久,唱词文雅。具有“昆腔之美”,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2008年秦安小曲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秦安小曲为研究对象,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为基础,对秦安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传承概况、民间艺人、曲牌之间的关系以及演唱风格、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秦安小曲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脉络。本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
在国家鼓舞乡村旅游发展的当下,民宿产业开发建设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入住民宿看看历史留下的印记,品尝特色的地方美食,体验当地居民的简单生活,这些对旅游者都有着巨大的吸引。然而乡村民宿本身作为旅游产品,商业化的包装是必然的趋势,而商业化势必会对本身的原真性产生影响,因此,协调原真性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更好地发挥乡村民宿原真性的吸引作用,提高旅游体验质量,从而实现稳定现有客源,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