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罗培南钠(Faropenem Sodium),化学名(5R,6S)-6-[(1R)-羟乙基]-2-[(2R)-四氢呋喃-2-基]-青霉烯-3-羧酸单钠盐二倍半水合物,是由日本Suntory公司开发,于1986年在日本获得专利,专利号为JP61,207387。1990年和1992年日本Suntory公司和美国Wyeth-Ayerst公司分别获得该品的临床许可证,共同进行其临床研究,并于1997年首先获准在日本上市,商品名为Farom,上市剂型为片剂,规格100mg/片。法罗培南钠为青霉烯类抗生素,在青霉烯母核的2-位上接有一个四氢呋哺基团,化学结构较稳定,是青霉烯类中唯一的口服抗菌剂。对法罗培南钠药理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法罗培南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尤其对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拟杆菌等厌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并且对各种β-内酰胺酶都很稳定,较少产生耐药且不良反应少。因此,我公司研制开发了该品种原料药和片剂,片剂规格为100mg/片,与国外上市的规格一致。以满足国内临床需要,缩小与国外同类品种的差距。已报道法罗培南合成工艺有两种,其中第一种方法应用硫化氢毒性大,对环境和员工均有较大伤害。因此我们选择第二种方法,以光学活性物质(3R,4R)-3-(R)-1-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4-乙酰氧基氮杂环丁-2-酮(4AA)为起始原料,先后经过酰基取代,缩合反应,与硝酸银生成金属银硫化物,再进行置换反应后环化,脱保护基,再脱烯丙基得到法罗培南钠。针对合成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根据优化最佳条件,重新进行结果显示,通过条件优化,提高了产品收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该产品的生产成本,特别是低毒性试剂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使生产环境、员工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并且还更好的提升了产品质量。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工艺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我们又进行了三批实验,证明了反应过程各项关键工艺参数均能在工艺规程规定的范围内,质量符合预期要求。法罗培南钠的结构确证方面,课题组从有机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包括1H-NMR和13C-NMR)、质谱、X射线衍射及热分析等方面对法罗培南钠进行结构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