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大面积连作影响马铃薯产量与品质,间作能缓解马铃薯连作障碍。本论文在宁夏半干旱区,以马铃薯、燕麦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马铃薯单作(IP)、燕麦单作(IO)、马铃薯燕麦间作行数比2P:2O、4P:2O、4P:8O五种种植方式下群体生长、光合生理、氮素吸收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半干旱区旱地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马铃薯块茎膨大期株高最高、茎粗最大、叶面积最大,IP的株高分别比其它三个处理依次增加 8.4%、9.7%、19.1%;2P:2O 茎粗分别比 IP、4P:2O、4P:8O 增加 8.6%、9.6%、18.5%;4P:8O的叶面积分别比IP、2P:2O、4P:20增加4.1%、19.4%、32.1%。燕麦成熟期株高最高,4P:2O株高高于其它三个处理,分别比IO、2P:2O、4P:8O增加7.6%、9.8%、10.2%;灌浆期茎粗最大、叶面积最大,2P:2O茎粗分别比其它三个处理依次增加6.9%、3.6%、9.6%;4P:2O叶面积比IO、2P:2O、4P:8O 处理增加 15.1%、3.8%、1.8%。2整个生育时期中马铃薯4P:8O处理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显著高于其它间作处理(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块茎形成期最高;间作马铃薯叶片的丙二醛(MDA)高于单作(P<0.05);与单作相比间作促进了马铃薯保护酶POD、CAT活性的增加,膜脂过氧化物MDA含量的升高,但存在处理间的差异。燕麦开花期过氧化氢酶(CAT)最大,4P:8O过氧化氢酶(CAT)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燕麦抽穗期,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功能叶片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最高,并且4P:80与其它三个处理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燕麦成熟期,功能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最高,4P:8O最大,与其它三个处理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3随生育时期推进,马铃薯叶与地上茎的全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马铃薯地下块茎全氮含量逐渐升高;燕麦叶与地上茎的全氮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燕麦穗全氮含量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成熟期,马铃薯燕麦间作4P:2O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指数最高,其次为4P:2O;马铃薯的氮素利用率和氮素利用指数高于燕麦。4马铃薯与燕麦间作群体中,马铃薯4P:2O的产量最高;间作群体燕麦单作的产量最大。间作群体2P:2O、4P:2O、4P:8O 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09、1.21、1.12,这说明间作比单作的资源利用效率高;间作群体2P:2O、4P:2O、4P:8O马铃薯燕麦种间相对竞争力(APO)分别为-0.16、-0.05、-0.23,说明马铃薯对资源的竞争力小于燕麦。5马铃薯Vc含量在4P:8O处理下表现最高,并且比其它三个处理依次增加40.6%、29.5%、15.6%;马铃薯还原糖和粗蛋白含量2P:2O均表现最高,并且比IP、4P:2O、4P:80增加6.3%、3.1%、16.8%和 3.6%、1.1%、1.2%;淀粉含量 IP 表现最高,并且比 IP、4P:2O、4P:8O 增加 12.5%、30.1%、40.7%,燕麦淀粉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在2P:2O均表现最高,并比其它三个依次处理增加48.4%、46.9%、54.5%和3.5%、2.6%、12.9%;燕麦粗脂肪含量在4P:2O表现最高,并比其它三个处理增加 28.6%、14.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