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松与其亲本种多种群在不同生境下的苗期适应性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被遗传学证实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同倍性杂交物种,占据着亲本种所不能分布到的高海拔生态位,并与亲本种形成明显的生态分化。研究表明生境差异在同域物种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尚缺乏高山松与其亲本种在交互生境下的适应性差异证据。本研究拟在两年苗期田间试验基础上,探索三个松种及种内不同地理种群分别在油松、高山松和云南松生境下的适应性差异,为揭示高山松适应性进化成种机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试验点对三个种的选择强度明显不同。林芝对三个种均具有较强的选择压,使三个种均具有较低的保存率;平泉对于云南松和高山松具有较强的选择压;昆明对于三个种的选择压力最小,三个种二年生苗保存率均较高。(2)高山松在高海拔适应生境下有优于亲本种的苗期适合度,能够在高海拔生境适应性成种。与亲本种油松相比,其突出的苗期适应性优势是较晚的封顶时间维持其更长时间的生长,且有明显的二次生长现象,与云南松相比,其突出优势是较高的出苗率和各月保存率。(3)三个松种在不同生境下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差异。高山松在亲本种油松生境下适合度较差,仅祖先种群有生存发展的可能,各高山松种群在云南松生境下的适合度普遍较高。亲本种油松和云南松在高山松生境条件下均有一定的适合度,尤其是油松在大部分适应性指标上甚至高于高山松,云南松在高海拔生境的适应性相对较低。三个松种不同代表性地理种群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具有适应性差异,如高山松祖先种群(马尔康种群和理县种群)具有与当地种油松相似的苗期适应性优势。(4)影响三个松种及种内群体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苗期适应性差异主要有温度、水分、光照、土壤条件等环境因子。其中,制约云南松在歧异生境下生存的主要因素是低温、干旱及光周期,制约高山松在油松生境下生存的因子除了水热因子外,还有土壤有机碳含量、霜日频率、土壤pH及水汽压等。三个树种在昆明的试验条件下,均有良好的适应性。
其他文献
以西二环高速沥青砼路面中修工程为背景,具体分析了道路病害类型及成因,在综合考量了历年运维情况、检测报告及资金成本等因素后,提出针对不同病害采用刨铺、压浆等处治方法
疫情背景下多平台协作开展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彼此互动合作下去提高实践学习兴趣,多角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效性,从而提高汽修教学质量与效率.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ina Yang)是近年来在西北沙棘人工林中严重发生的一种食叶害虫。国内外以往对栎黄枯叶蛾的研究报导甚少。为较系统地了解栎黄枯叶蛾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