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锡治河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63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余年治河生涯中,朱之锡在总结前人治河得失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了有效治理。朱之锡治河对后世治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水利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对于这样一位对中国古代水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水利专家,应予以肯定。本文通过探讨朱之锡治河的背景,对朱之锡治河活动和治河措施影响的分析,肯定朱之锡治河的功绩以及在中国水利史上的历史地位,并分析了有清一代河患长期得不到治理的根本原因,以期对当今水利建设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有所启示。全文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在叙述朱之锡治河的背景。黄河南决夺淮以后,河道极不稳定,在清口附近形成黄、淮、运交汇的局面。严重的河患,造成清政府税粮短缺,财政窘迫,百姓身无立锥之地,从根本上威胁了清朝统治。因此,治河成为清政府所面临的一项相当紧迫的重要任务。第二部分主要讨论朱之锡治河的内容。朱之锡主持了一系列的治河活动,挖董口新河,复太行老堤,挑浚清口至高邮运道,治石香炉决口,取得了显著成效。朱之锡治河总体上采用了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的治河理论,但他顺应形势,不墨守成规。朱之锡的治河措施为其治河取得的功绩提供了保障,并对后世治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部分着重评议朱之锡治河的功绩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朱之锡在治河过程中充分显示了他的治水兴农意识。他在治河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促进了沿河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朱之锡不仅是顺、康时期的优秀官员,而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专家。
其他文献
上海公共会审公廨是上海公共租界史上的一个极为特殊的法庭,它既是中国地方政府派驻租界的一个司法机构,也是一个中外混合法庭。会审公廨从1864年到1927年经历了中国从传统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