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婚姻变迁研究——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shi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基于对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田野调查,从文化特点和文化变迁,着重研究哈萨克族的婚俗变迁,从而为哈萨克婚姻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变化与适应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本研究通过对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族婚姻观念变迁进行个案研究,为人们对哈萨克族婚姻观念变迁乃至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的婚姻观念进行更为直观的了解提供了便利。同时,从文化因素的角度对该课题进行重新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的研究理论与实践视角。  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来源、意义以及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并对田野调查地点的选择和研究时间节点的选取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介绍了木垒县哈萨克族的文化特征及其变迁。第三章介绍了木垒县哈萨克族的婚姻制度及其变迁。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木垒县哈萨克族的各类重要法典以及婚姻相关制度进行概括性地描述;二是对木垒县哈萨克族的婚姻制度的变迁进行阐述并结合案例解释说明。第四章笔者着重阐述了木垒县哈萨克族婚俗。先对哈萨克族的婚俗礼仪进行概括,后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木垒县哈萨克族的婚姻观念变迁和婚俗变迁。第五章笔者以文化动态视角对木垒县哈萨克族婚姻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木垒县哈萨克族婚姻变迁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婚姻法对婚姻观念的影响,民族传统文化对婚姻观念的影响和各民族文化交流对婚姻观念的影响。婚姻的变迁与社会发展变化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革,新疆哈萨克族的婚姻观念也在一步步地回应着时代的脚步。而这种回应除了来自于政治和经济因素之外,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极为重要。
其他文献
礼物馈赠礼节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热点,在国外人们在礼物的交换中存在的等级、权利、名誉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在国内以阎云翔为代表的学者展开了礼物方面的研究
蒙古族最早的“约孙”(习惯法)就产生于生产、婚姻领域内。婚姻约孙足蒙古族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最丰富。它对于相亲、求婚、许婚、下聘礼、许婚筵席、迎亲、送嫁、结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互动频繁。虽然也有一些矛盾和摩擦,但总体上来看,友好合作为其主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民族识别和民族区
本文根据资源理论(RBT),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连南县)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连南县非物质文化资源异质性与旅游经济竞争优势获取进行了研宄。文章从资源异质性角度
新疆维吾尔族萨玛舞,最初是伊斯兰教苏非派教团神秘主义功修仪式中的舞蹈,主要在苏非道堂罕尼卡中由苏非教士们传跳,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慢慢的向外拓延,不仅麻扎朝拜中能看到苏
学位
汉代是“罪己诏”形成与盛行的时期,两汉在400多年的历史中,共发布了80份“罪己诏”,其中有45份“罪己诏”是因为灾异而下达的,其他的“罪己诏”也包含了丰富的灾异思想,作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