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通过对高密市1998-2010年HIV/AIDS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该市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HIV/AIDS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通过对高密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市开展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高密市1998-2010年HIV/AIDS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 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抗体进行筛查,对初筛阳性者送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抗体确认实验室用蛋白印迹试验(WB)确认。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应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宾馆饭店、建筑工地和工厂企业等公共场所对862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流动人口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对待艾滋病态度和信念、艾滋病相关健康行为和高危行为以及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和健康需求。采用Epi info2002进行双录入核对,应用SPSS17.0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1998-2010年高密市共监测19098人,累计共检测出HIV/AIDS65例,HIV阳性检出率为3.4‰(65/19098),其中AIDS14例,占感染者总数的21.5%(14/65),死亡12例,占感染者总数的18.5%(12/65);以20-39岁的青壮年为主,占75.4%,男女比例1.71:1;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86.2%;性传播、血液和母婴三大传播途径共存,以性接触为主,占47.7%,其次静脉吸毒传播,占21.5%;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占64.6%。2.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的知晓率为76.5%,其中一般知识的知晓率为74.3%,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6.3%,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68.0%,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显著性的高于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和非传播途径(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艾滋病的知晓率与年龄、职业、籍贯和文化程度有关。3.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态度总体回答正确率为62.3%,不同特征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态度除在性别和婚姻状况无显著性差异外,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籍贯之间则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服务人员对艾滋病持正向态度比例显著高于企业工人和建筑工人;文化程度越高,对艾滋病的态度越趋于理性;年龄在20-30岁之间对艾滋病持正向态度比例高于其他年龄组,省内流动的也明显高于省外流动。研究对象中26.8%和14.5%不反对婚前行为和婚外性行为,最近一年内有性行为经历的为76.3%,与固定性伴在性生活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仅为12.0%,不使用安全套的主要为相互信任和缺乏快感,与商业(临时)性伴在性生活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也仅为56.5%,不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为缺乏快感和安全套太贵。4.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宣传栏,分别占82.6%、71.6%和66.5%;在艾滋病知识需求方面,分别有80.3%和76.5%研究人群希望获得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和传播途径知识,而对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和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等需求则比较低。研究结论:1.高密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状况,但流行因素仍然广泛存在,艾滋病正通过多种途径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蔓延,应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并开展针对高危人群干预措施,深入广泛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遏制艾滋病疫情的扩散蔓延。2.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有一定程度上的认知,但还不够全面,性行为发生率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多数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持歧视态度,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籍贯对艾滋病病相关防治知识和态度存在差异,提示在今后的艾滋病宣传和教育工作中,要加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的宣传教育的作用,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