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7-18世纪正值海上贸易鼎盛时期,中国瓷器在欧洲、日本等地热销。欧洲因其扩张之势,意图打造一个世界性的民族文化体,故对先进神秘的中国文化产生猎奇心理,由此瓷器成为欧洲人热烈追捧的对象,掀起一阵“中国风”热潮。“执伞人物”在中国传统瓷器装饰中往往具有特定内涵,后在不断外传的过程中被欧洲、日本吸收创新,尤其在欧洲被赋予“中国符号”的意义。中日文化相近,执伞人物图像本多有相似,然大和民族内外有别的文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18世纪正值海上贸易鼎盛时期,中国瓷器在欧洲、日本等地热销。欧洲因其扩张之势,意图打造一个世界性的民族文化体,故对先进神秘的中国文化产生猎奇心理,由此瓷器成为欧洲人热烈追捧的对象,掀起一阵“中国风”热潮。“执伞人物”在中国传统瓷器装饰中往往具有特定内涵,后在不断外传的过程中被欧洲、日本吸收创新,尤其在欧洲被赋予“中国符号”的意义。中日文化相近,执伞人物图像本多有相似,然大和民族内外有别的文化信条使其萌生异体;中欧文化相背,艺术观念差异使其图像各具特色。而当时日欧对中国陶瓷艺术的推崇,与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让执伞人物图像的设计经历“调适”的过程,获得“相融”的结果,呈现不可分割的“异”与“同”两个部分。本文将中、日、欧三地瓷器上的执伞人物图像进行比较,梳理图像要素设计特征与艺术特征;得出其中异同,继而分析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缘由,从中总结出此类图像表象形式与深层内涵两个层面的设计思维。旨在从这一时期中外瓷器上执伞人物图像设计中,探究不同文化对同一物象的接纳与运用,为当代艺术设计过程中的跨文化交流及其在创作中的应用提供可参考的塑造模式。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本课题来源、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做出系统归纳,指出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并对本文中的相关概念予以界定;第二部分以17-18世纪中外瓷器上执伞人物图像的产生为研究重点,分别阐述中、日、欧三地瓷器上此图像的起源、运用、形成、演化及流行,可以得出日本、欧洲瓷器上这类图像与中国传统瓷器上的有密切关联,此图像之所以在日本、欧洲大肆流行,是因其所具内涵和当时日、欧的民族文化、时兴风格等有相契部分,这也是后文得以分析三者之间异同的契机所在;第三部分以17-18世纪中外瓷器上执伞人物图像各要素设计特征为比较对象,分析其中人物构成、伞形象以及场景设计的特点,以此明确当时经济文化的多方互动下,瓷器图像呈现糅杂与多元化之态;第四部分以17-18世纪中外瓷器上执伞人物图像的艺术特征比较为主,分别从构图、设色两方面入手。东西艺术素来差异显著,在执伞人物图像中多有反映,然因此类图像在各国间的商业流通,亦可见其在不同民族审美要求下互相借鉴与融合的过程;第五部分从社会文化方面解析17-18世纪中外瓷器上执伞人物图像设计呈现异同的缘由。中、日、欧在全球化贸易中扮演不同角色,中国作为瓷器文化输出的主要阵地,以瓷为媒,让日本与欧洲对中国乃至东方文化产生认同,在学习模仿瓷器图像的同时,不同程度的将其文化艺术纳入自身设计范畴,产生一批内涵趋同的产品;三地不同的文化根源是执伞人物图像呈现异态的根本缘由,一方面表现为制图时本国习惯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则为了满足本国人民的某种“视觉期待”,通过“调适”图像要素形成类似中国的表象或自身的接受。当然,联结的国际环境使得执伞人物图像的异同相辅相成,不相割裂,成为导致执伞人物图像设计出现三、四部分所述特征的根本。本文以比较17-18世纪中外瓷器上执伞人物图像的各要素设计特征、艺术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发现其中异同;进而对这一时期中外瓷器上执伞人物图像设计进行系统分析,既可探索同类图像在不同地区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可窥见各国瓷器图像设计在交流中借鉴、融合、创造的一般规律,以此对中外瓷器装饰图像研究领域进行补充。
其他文献
<正>珠海市金湾区虹晖小学是一所有二千四百多名师生的公办小学。基于“办一所‘教师的学校+学生的学校+家长的学校’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优质学校”理念,赋能师生“大家风范、专家气质、齐家情怀”的文化内涵。在“三位一体”治校理念引领下,通过五年的实践,学校构建起“三位一体七彩阶梯”评价体系。把教师、学生、家长全部纳入评价体系,开创了学校管理中全视野、全时空、全要素同步协同评价的新局面。这一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
目的 探讨质量改进模式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将2020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62例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管理;将2021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65例设为观察组,行质量改进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行质量改进模式干预后,观察组ICU获得性衰弱(ICU-AW)、谵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我国作为世界上大宗商品生产和消费的主体,在很大的层面上有着其自身的强大优势与价值。尤其是在钢铁、铜等大宗商品生产与消费当中,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大宗商品的全面流通在一定的层面上也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更为有效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本文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前提条件下,积极地从大宗商品融资贸易业务对国企的影响、国企在大宗商品融资贸易业务中的风险因素、国企在大宗商品融资贸易业务中的防范措施,三个层面展开了更为详
<正>大连理工大学海上风电团队服务于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战略,致力于海洋可再生资源开发。团队承担多项“973”、“863”、基金委重点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多项校企合作项目当中,培养数十名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突出人才。
针对简单管水力系统,在水力瞬变基本方程的基础上,利用特征线方法,并考虑阀门按线性关闭历时规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推导了含摩阻的间接水击计算解析公式,并结合实例,通过解析公式计算与数值模拟对比,验证了该解析公式的精确度。
3D打印混凝土成为行业研究热点,并在材料制备、工艺控制、性能评价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然而,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较为有限,且尚未形成标准化方法。因此,基于目前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首先梳理了3D打印混凝土关键性能及其测试方法,重点阐述了3D打印混凝土常用组分及其性能的影响,最后分类总结了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配合比设计的建议,以期推动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标准化
综合成绩评定是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对学生成绩进行全方位评定的方式,既对学生有着激励其成长进步的作用,又发挥着重要的培育人才的功能。但目前部分高校的综合成绩评定体系仍存在缺陷,本文以成都某高校为例,分析其综合成绩评定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将绩效管理中的平衡计分卡以及关键绩效指标结合,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进一步优化高校综合成绩评定体系,为高校的综合成绩评定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陶瓷历史,国人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体现出来的,并形成各个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然而进入现当代之后,一些陶瓷设计者却迷失了创作方向,在设计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立足现代,回溯陶瓷装饰的历史,提出陶瓷装饰创意设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具体路径。
为综合利用玉米秸秆,加快纤维素酶降解玉米秸秆。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还原糖产量为主要指标,通过氨化预处理后酶解玉米秸秆,采用DNS法测定还原糖产量,并考察氨化剂种类、浓度、固含量和氨化时间对玉米秸秆酶解产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以碳酸铵为氨化剂,氨化剂浓度为20%,固含量为50%,氨化时间为11 d,在此条件下,还原糖产量最高为314.18 mg/ml,与直接酶解秸秆相比提高51.80%。另外,
弹性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广泛存在于血管、肺、韧带、皮肤等结缔组织中。它有着维持组织形态,赋予组织伸缩形变的功能。弹性蛋白作为医用材料的理想原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利用基因重组制备的弹性蛋白,具有序列可控、成本低廉、可大规模生产及免疫原性低等优势,是目前弹性蛋白最佳的获取方式。因此,如何在原核生物重组体系内高效表达和纯化弹性蛋白,并制备高力学强度、高生物活性的弹性蛋白医用材料,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