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场境中的教师合作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jia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教师合作的研究缘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合作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生态学转向而兴起,它是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理论诉求;二是缘于现实中教师合作的缺失与合作的虚假化:放眼实践,鉴于教师工作特点的孤立性、学校组织制度的竞争性,以及传统教师文化的保守性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合作的实践命运并不乐观。本文以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合作研究的理论视角,选取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为个案,选用了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展开研究,运用访谈法、实物分析、参与式观察等方法搜集资料,运用类属分析法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编码。本研究遵循实践——理论、具体——抽象的归纳式研究思路,在对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构理论。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笔者就两所学校的师徒帮带、集体备课、协同教学三种典型的合作形式进行现象描述;在第二部分,分别从技术、交往、文化三个维度对几种教师合作形式进行综合分析。技术维度的分析表明:相比“一对一”、“多对多”的师徒结对形式,“一对多”的师徒结对形式兼具合理性与可行性;“实践——反思”取向与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并非截然不同,而是有所交叉;“实践——反思”的合作取向是一种有效的教师合作方式。交往维度的分析表明:在现实中,作为教师合作领导者的教研组长角色认定的“行政化”和作为教师合作平台的教研组组织属性的“行政化”相互催生、相互强化,使得教师合作背离了其本真意义,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合作主体之间在情感信任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是教师合作的理想状态;教师合作的深入性和持久性受到合作主体间所拥有的合作资本的影响,有效而持久的教师合作是一种“双赢”、“共生”的合作。文化维度的分析表明,有关合作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合作具有重要影响,合作的学校文化与教师文化是促进教师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的保障。在第三部分,笔者从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出发,构建出理解教师合作问题的一个理论架构。在这个理论架构中,教师合作由教师个体和外在环境组成,其中外在环境根据性质不同又可以分为小环境与大环境,三者相互影响,彼此双向互动,形成了以教师个体为中心的包容性结构。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为学校促进教师合作提供一些实践建议,即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外在支持,以保证教师合作真实、有效而持久,这些支持措施包括:第一,改善学校文化,孕育合作、信任的教师文化;第二,创新教师评价,通过评价引导教师建立“共生”的合作价值观,并促使教师合作意愿向合作行为转化;第三,变革组织机构,促使教研组等教师合作的专业组织与教研组长等教师合作的领导者回归专业属性;第四,平衡合作资本,为“弱势”教师追加合作资本,保证教师在合作中的利益付出与利益回报相平衡。
其他文献
语言是舞蹈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舞蹈教师应具备简洁、明快、严谨、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能力,经过科学设计,巧妙应用
<正>中国制造首先要立足国内市场,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同时,中国制造因世界而存在,必须为发展全球市场创造条件,开拓国外市场。创建于1986年的传化集团,在董事长徐冠巨的带领
构建和谐家庭亲子关系对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顺利度过心理断乳的"过渡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初中阶段却是亲子冲突的高发期,主要表现为中学阶段家庭亲子冲突
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之一是服务地方经济,确定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时应考虑地方特色。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产业群在苏州的进一步集聚,和加工制造业联系紧密的物流产业也获得
本文通过对本地区典型化工企业概况、人才需求及岗位的调查与分析,确定了化工工艺操作、化学品试验和化学品分析为我院化工技术类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结合这些岗位的工作任
背景与目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可以诱导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表达CD44+/CD24-/low表型细胞,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神经性钙黏
借用《杜威学校》的研究思路,从学校所处的地域来思考班级文化建设。以经验架构班级文化建设的框架,以实验检验和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使学生形成未来的目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一直是每个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它是决定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现代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逐步应用到我
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而教师地位影响教师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教师地位得到大幅度提高,越来越成为人们羡慕的社会职业之一,但由于一些政治、经济以及历史传统文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的衍生产品,广泛引用于民用燃气、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产品之一。目前中国液化石油气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000万吨,是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