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阴虚火旺型失眠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失眠阴虚火旺证患者针刺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角度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病阴虚火旺证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辩证分型属于阴虚火旺证的42例失眠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前者采用针刺疗法,选用照海、申脉、神门、安眠、四神聪及太溪穴进行针刺,后者每日睡前口服西药艾司唑仑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两个疗程,一个疗程六天,每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休息一天。分别对两组失眠患者治疗前后PSQI量表评分,并为患者佩戴心电监测记录仪对HRV数据进行治疗前后的采集,将采集到的HF、LF及LF/HF等数据指标输入电脑进行加工,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结果:1.PSQI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说明患者的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  2.HF方面,组内比较,针刺组和药物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前后HF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可升高HF,针刺和西药都能增强失眠患者副交感神经活力。  3.LF方面,组内比较,针刺组和药物组与药物组治疗前后L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L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和药物均可降低LF值,降低失眠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但针刺组优于药物组。  4.LF/HF方面,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值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LF/HF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组在平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均衡性方面优于药物组。  结论:针刺与西药均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自主神经功能的角度分析,针刺可以降低失眠患者交感神经张力、提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并能够均衡调节二者间的平衡关系,药物方法治疗失眠主要以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力为主,在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和调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平衡性方面作用相对较弱。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旨在运用三才理论拟定针灸治疗方案,观察三才配穴疗法、常规取穴法及口服西药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以期为针灸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