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迅猛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价值观领域的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显得有所滞后,在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外资本主义价值观入侵两大因素的影响下,有些价值观念甚至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要求的价值观背道而驰。高中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而对高中生实施价值观培育极其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培养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学校是价值观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高中地理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素材:爱国情怀、法治理念、文明素养、富强意识、民主、平等、公正、自由、诚信、友善等等。因而挖掘地理教学中隐含的价值观教育素材,并在地理学过程中培养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理论意和实践意义。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遵循科学性原则、生活化原则、重点开发原则、体验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适时实地的原则。其途径要以地理知识为载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地理知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媒体设备,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阅读名著,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引言部分叙述了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三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此部分分别从国家发展需要、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和高中地理教师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三个方面阐述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第四部分是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的挖掘,包括挖掘原则、内容和培养方法。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可挖掘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这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也是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五部分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