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剧《原野》是中国歌剧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作品,由著名作曲家金湘作曲、万方编剧、李稻川导演,于1987年7月25日在由中国文化部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首次上演就获得成功,受到全国文艺界的一致好评。当时中国正处于十年文化专制后的改革开放之始,国门戛开,各种文化交汇,新思潮涌动,歌剧《原野》正是在这样开放、活跃的文化氛围中如金色火凤般涅槃而起。《原野》是第一部被搬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原创歌剧,一经上演,就在国际舞台上引起巨大反响。国际各家媒体纷纷对歌剧《原野》给予高度赞扬,金湘本人亦被誉为“东方的普契尼”“当代东方新浪漫主义的代表”。歌剧《原野》中的女主人公“金子”一改往日中国歌剧中普遍的的女性形象,她既不是抗战中的巾帼英雄,也不是旧社会摧残下唯唯诺诺的怯懦妇女,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多样性格的、更为现实、更为立体的女子形象。她向往自由,敢爱敢恨,又风情泼辣。她是一个矛盾体,有着复杂多面的性格,她对青梅竹马仇虎赋予了热烈、极端又扭曲的爱,对阴狠的焦母又有着最恶毒的咒骂,她不喜自己懦弱的丈夫焦大星,内心却也隐含着不愿伤及无辜的善良。《原野》中的她身处黑暗封建社会的漩涡之中,作曲家金湘用多种音乐手法来刻画金子复杂多样的性格特征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再通过歌唱家万山红的深情演绎,使“金子”成为整部歌剧中最为出彩的闪光点。因此,对歌剧《原野》中“金子”的形象塑造及演唱处理研究有着深刻的历史及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歌剧《原野》的地位、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笔者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做了简要说明。第二章是对歌剧《原野》的概述,主要从歌剧的创作背景、剧本剖析、金湘“歌剧思维”在原野中的体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创作背景包含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及歌剧创作背后的故事;剧本分析从剧情梗概和剧本中的语言魅力两方面进行阐述;“歌剧思维”在原野中的实践分别从音乐结构、音乐语言以及创作技法为切入点进行阐述。第三章对女主人公“金子”的形象塑造及角色定位进行了分析。首先是主要人物关系,包括金子与仇虎青梅竹马的情人关系、与焦大星貌合神离的夫妻关系、与焦母水火不容的婆媳关系;然后以时间为轴,对金子在不同心理变化下所展现出来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对歌剧《原野》中女主人公唱段的演唱处理进行剖析。笔者选取了女主人公“金子”的三首咏叹调,分别是《哦,天又黑了》、《啊,我的虎子哥》、《你们打我吧》,以剧情为依托,对每个唱段的音乐和所包含的情感进行分析,并对“金子”演唱中的细节处理进行剖析。第五章是通过笔者长期对“金子”这一角色的学习积累与感悟,从而产生的对声乐演唱的一些思考。包括演唱技巧的训练,人物性格分析和情感把握,舞台表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