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辽河平原农田景观格局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l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利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组合,进而形成不同的农田景观格局形态。不同农田景观格局对农田中的物质能量循环作用不同,适宜的景观结构能够为良好的物质循环提供更为稳定的空间。农田土壤有机碳作为农田地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不仅关系到农田作物产量的高低,还会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暖产生影响。影响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因素一直是研究重点,以往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要素研究多侧重于自然因素与微观下的人类活动,而农田景观格局形态及变化对土壤有机碳造成的影响还缺少系统研究。农田景观格局反应了农田土地利用基本特征,研究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可以在景观尺度上揭示人类活动对土壤有机碳的作用机制。为此,本文以1980和2010年下辽河平原土壤采样点为基础,以景观格局指数为主要变量,以地形、气候、地形湿度及植被要素为辅助变量,运用相关性分析与多重共线性检验筛选出与土壤有机碳相关联的变量;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计算要素局部环境条件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回归系数,并借助GIS进行可视化,以探究不同区域农田景观格局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在相关性及影响关系确定的前提下,对研究区农田土壤有机碳进行预测,以期为研究区内土地利用规划、景观格局布设以及土壤有机碳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1980年土壤有机碳平均值为10.93g/kg,2010年土壤有机碳均值为10.78 g/kg,近30年下辽河平原农田有机碳平均值下降0.15g/kg。2.本文以4 km~2为最优幅度进行各时期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分析,在4 km~2幅度下1980年农田景观表现为景观内斑块较为聚集,离散程度不高;景观中最大斑块面积占比适中,斑块形状略偏离正方形;耕地在景观中优势度不明显,景观内各斑块类型分布较为均匀,破碎化程度不高。相比之下2010农田景观格局指数有所改变,COH、LPI、LSI、NP、pd指数升高,DIV、SHDI、SHEI指数降低。与1980年相比较,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总体表现为斑块间的聚集度提高,离散程度降低;最大斑块面积占比提升,斑块形状朝不规则方向略有变化;景观中的农田斑块数量增加,斑块类型组成的多样性与均匀度均有所下降,优势斑块面积变大。3.不同时期农田景观格局指数与土壤有机碳的关联性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发现1980年不同幅度下农田景观格局指数预选要素与土壤有机碳的关联性均不显著。2010年预选变量中SHDI 3km、LPI 3km、SHEI 4km、COH 5km与土壤有机碳成极显著相关关系。利用地理回归加权模型对相关联的各农田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空间局部分析,结果显示SHDI3km空间影响回归系数在研究区西部是高值区,在研究区西部香农多样性指数与农田土壤有机碳成正相关性;LPI 3km空间回归影响系数分布较为均匀,在不同地区的差异不明显;SHEI 4km空间影响回归系数在研究区东北,西南部分区域为正相关性且数值较大,表明这一区域内各类斑块分布的越均匀,越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COH 5km空间影响回归系数数值从北部向南部逐级递减,在研究区南部指数与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回归系数为负,表明这一区域斑块间聚集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4.对1980年利用与土壤有机碳相关的辅助变量进行建模分析,模型精度结果R~2为0.299。对2010年包含景观格局指数等变量进行建模,2010年模型R~2为0.421。除海拔要素外,两期模型利用的辅助变量相同,不同的是2010年模型加入SHDI 3km、LPI 3km、SHEI4km与COH 5km 4个景观格局指数。2010年模型精度大于1980年,说明在存在相关性的前提下,景观格局指数有助于提高模型精度。基于2010模型相关性及影响结果对研究区土壤有机碳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最大值为26.83g/kg,最小值为1.01g/kg,且土壤有机碳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呈递减趋势分布。
其他文献
抗生素作为一种用于治疗细菌疾病的药物,自被发现以来在医疗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全球过度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微生物正在成为传统抗生素产业的死敌。目前多个国家
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加剧及移动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兴起,人们对高效、经济的储能设备的需求日益见长。而现有的商用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理论比容量较低及有限的金属
沙门菌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常见的微生物病原体之一,该细菌编码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sequences,CRISPR)和CR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模型在生物数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及广泛应用.恒化器及恒浊器是用于微生物连续培养的重要实验仪器.自1950年Monod和Novick阐述了微生物连续培养的基本数学原理后,恒化器模型受到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管怎样精确的控制培养过程中的条件,生物个体的生长都会受到随机环境因素的影响.故应用随机模型来分析物种的行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本文主要研究在环境噪
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大型含油气盆地,发育奥陶系海相、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和三叠系延长组湖相等多套页岩层系,具备形成页岩气富集的基本地质条件。延安地区山西组页岩气资源丰富,已成为延长石油继延长组陆相页岩气后又一勘探开发的重要层位。本文以延安地区山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目标,以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CO2吸附实验、N2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为主要分析手段,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有机地球化学分析、X
连梁一般是高层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抗震第一道防线,其耗能能力以及连接墙肢的能力对于结构来说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实腹式钢连梁以及传统钢桁架连梁的研究,提出
众所周知种群生态模型不可避免地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得种群生态模型的参数表现出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随机性是两种典型的不确定性表现形式,前者主要体现参数在取值上的不精确,后者主要体现在参数的某种随机分布.本文第一个模型是一类具有区间值参数的竞争模型,考虑了时滞和经济收获的影响.第二个模型是一类随机互惠模型,考虑了耦合噪声源和脉冲干扰的影响.我们应用常微分方程、时滞微分方程、脉冲微分方程和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张使得地面空间变得更加拥挤,地下轨道交通成为最高效、最便捷的交通出行工具之一。在密
为了提高采收率,进入开发后期的油田通常采用强化注水等技术来保持油藏压力和较大的驱动力,这使得原油含水乳化,水分难以被分离。静电纺丝技术作为一种制备连续聚合物纳米纤
使钢球全表面展开的展开轮是钢球缺陷检测机中的重要零部件。依靠展开轮两侧非对称双锥面与钢球接触引起的摩擦,对钢球形成侧向旋转的力矩,使待检测钢球在固定的检测镜头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