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致帕金森病模型的毒性机制及干预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50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显著缺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by,LB)形成为病理特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关于PD的病因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在贵传易感性和年龄老化的基础 上由于接触环境因素所致.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作为PD的危险因素已得到公认,但其仅存在于海洛因等毒品中,日常生活接触很少.百草枯是一种与MPTP结构类似的除草剂,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研究显示百草枯与PD发病密切相关,研究其致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PD具有重要意义.该课题在此基础上首先利用百草枯建立PD小鼠模型,检测对α-Syn表达及结构的影响,并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探讨百草枯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为更好说明百草枯通过BBB的机制,我们比较了中性氨基酸干预前后PD模型中特异性病理特征的改变.目前有研究认为L-dopa通过同样机制通过BBB,结合不同剂量L-dopa对DA能神经元的双重作用,我们同时分析了不同剂量L-dopa对百草枯毒性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结果表明:1、利用百草枯构建的PD小鼠模型可出现特异性的黑质部位DA能神经元丧失和α-Syn表达升高并且聚集.2、百草枯可使线粒体膜电位发生改变并破坏内膜,同时使细胞内活性氧水平、iNOS蛋白水平增加,并且呈浓度依赖性,提示百草枯致病与线粒体受损及氧化应激有关.3、L-valine、L-phenylalanine等左旋中性氨基酸可竞争性抑制百草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拮抗其毒性作用,起到预防保护作用.4、低剂量的L-dopa可竞争性抑制百草枯通过BBB起到神经保护作用,高剂量的L-dopa则使淀粉样包含体解聚,使维持在低聚体的毒性形式,表现出明显的毒性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  肺癌(LC)的死亡率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居首位。究其原因主要是LC早期诊断进展依旧缓慢,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没有得到明显提高。与LC相关的自身抗体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有学
摘 要:《红楼梦》“死辖芙蓉”情节有着独特的背景和意义,其后折射出清代神仙思想和民间传说文化的状况。其中“花神”元素作为这一情节的主要部分,体现了清代花神信仰的盛行。探源“死辖芙蓉”情节,首先要探究花神信仰的源流。另外清代文人笔记中同题材故事的记载,于该情节也有发端的意义。  关键词:死辖芙蓉;花神;民间传说  作者简介:李扶瑶(1994-),女,汉族,四川省简阳市人,硕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西汉侠风大盛,两汉之交,王充的祖上是乡里的游侠。东汉建立,侠风渐衰,游侠群体多由侠变为儒,王充生当此时,完成了家族由侠到儒的身份转变。但王充最终成为的“儒”,与父母所期待的“儒”有所差别。父母期待他成为依靠研读经书而仕进的儒生,王充起初也准备走上这样的道路,但他骨子里的侠气、高远的志向、孤傲的性格,与这种循规蹈矩的人生轨迹发生冲突,最终,王充成为了立言不朽的大儒。  關键词:王充;侠;儒 
期刊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组与非房颤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区别,并对老年性NVAF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在特殊时期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历史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需保证自身具备积极正面的心理状态,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打造出一个轻松、愉快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为防治高血压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208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54例,将高血压病分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