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译者双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了译者双文化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发现,翻译活动,除了双语相关性外,还有双文化相关性,译者双文化修养的必要性正源于翻译的这一特性。本文还发现译者的双文化素养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在理解原文过程中,它能为译者提供一个参照系,在此参照系的帮助下,译者可以消除自身文化的负迁效应,从而避免误解原文义涵。另外,译者的双文化素养还有助于缩短他与原语人群间的心理距离和社会距离,进而助他与原作中的人物共鸣,与原文语境相融,进而准确地把握原作寓意。在译文创作过程中,译者的双文化素养还有助于译者尽快发现言语的可译性基础,另外,它还能助译者体察译文读者心理,进而帮他选用最适宜的译法和最贴切的表达。 下面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在第一章里,本文主要探讨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另外还探讨了翻译过程中几个不可回避的与原语文化、目的语文化相关的问题,从而,确证了翻泽的双文化相关性。(其实,早在上世纪未,这一沦断已经被广泛地认可、接受)。而译者双文化修养的必要性正源于翻译的这个特性。 第二章,本文应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用沦,探讨了译者双文化素养的习得。小文发现译者的双文化素养主要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养成.具体来说,直接与以该门外语为母语的人交流,广泛阅读等,都是译者获取文化信息、提高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第三章,本文探讨了译者的双文化素养帮助译者解码原文文化内涵的途径。具体来说,一方面,它能为译者提供一个参照系,在此参照系的帮助下,译者可以消除自身文化的负迁效应,从而避免误解原文义涵;另一方面,译者的双文化素养还有助于缩短他与原语人群间的心理距离和社会距离,进而助他与原作中的人物共鸣,与原文语境相融,进而准确把握原作的寓意。 最后,在分析一些译例的基础上,本文发现译者的双文化素养是帮助译者解决翻译过程中的双文化问题、提高译文质量的理想之道。因为它不但能为译者指一条通往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共性的捷径,还能为他搭起一座跨越文化差异的桥梁。具体来说,一方面,它有助于译者尽快找到一个言语的可译性基础;另一方面,它还能助译者体察译文读者的心理,进而帮他选用最适宜的译法和最贴切的表达。另外,本文还发现了译者的双文化素养帮助译者解决与双文化相关的问题的几条主要途径。为了验证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本文还剖析了大量与双文化相关的译例。
其他文献
由于拒绝语言行为会伤害对方面子,存在一定损害人际关系的危险性。因此,为避免伤害对方就需要一定程度的间接性。在汉语和日语中,都采取将表示拒绝的部分省略不说,而将判断权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