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LAS微粉的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及晶化行为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SQWY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i2O-Al2O3-SiO2(LAS)系微晶玻璃具有低膨胀、耐高温和耐热冲击等性能,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工业生产所用熔融法,生产成本高、能源消耗大。为此,人们试图通过制备均匀细小的LAS微粉来解决问题。所以,有必要对LAS系微晶玻璃析晶过程及掺杂稀土对其晶化影响进行研究。本论文以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硝酸铝、碳酸锂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出了稀土掺杂的LAS微粉。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三种稀土氧化物在不同热处理温度和不同掺杂量的样品进行了物质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高分子网络凝胶法通过原位有机聚合形成离子分布均匀的湿凝胶。在其干燥过程中[SiO4]四面体单元和[AlO4]四面体单元同时生成,表现出了与熔融法等其他制备方法不同的晶化方式。掺杂Eu2O3、Gd2O3、Er2O3后,LAS微粉主晶相和析晶顺序没有改变,但β-锂辉石的析晶量增大,即β-锂辉石的析晶温度降低。LAS系微粉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在700℃开始有六方晶系的β-石英固溶体析出,800℃时有部分β-锂辉石特征峰出现,900℃时主晶相转变为四方晶系的β-锂辉石固溶体。同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掺杂量在02.0mol%范围内,稀土氧化物并未进入LAS结构网络内,而只是作为网络修饰体,使Si-O-Al等键长、键角发生改变,来影响晶化过程。对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LAS微粉而言,掺杂Eu2O3、Gd2O3、Er2O3三种稀土氧化物后,Gd2O3对抑制β-石英固溶体相和促进β-锂辉石相的影响程度最大。
其他文献
SO_2主要来自煤燃料的燃烧,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煤碳的过分依赖导致了SO_2污染的加剧。目前,国内火电厂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的普遍应用,使SO_2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在实践中,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结垢和堵塞、腐蚀及磨损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吸收塔的长期可靠运行。合理选用阻垢剂和缓蚀剂来提高阻垢和防腐效率,降低脱硫系统投资与运行成本,已成为目前湿法烟气脱硫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湿法脱硫系统结垢
有机小分子材料由于具有容易合成、较高的纯度、明确的分子结构、小的批次间的差异以及在器件中良好的重复性等优点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理想的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应该具有窄的光谱带隙以及低的最高占有分子轨道能级,这将有利于在器件中获得高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目前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经接近10%,表现出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探索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的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将为进一步
聚苯胺是一种新型导电高分子聚合物,因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环境友好等特性,在电池行业备受关注。本文采用还原剂J制备不同氧化度的聚苯胺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聚苯胺中含有的官能团种类;根据电池充放电测试和EIS测试研究了隔膜复配、电解液浓度、聚苯胺氧化度、压力、正极片质量等因素对电池性能及其内部反应的影响,并对锂-聚苯胺电池的充放电机理进行了探讨。将不同氧化度的聚苯胺进行电导率测试后发现,电导率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