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提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难以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的要求,原因有学生未养成表达的习惯,有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也有在教学中遇到未能及时解决的各种问题。种种困扰促使笔者思考该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作文起步阶段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发展学生写作能力。论文以四年级学生为教学试验对象,研究如何运用“下水作文”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和指导小学生写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下水作文”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的作用,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下水作文”教学,促进小学作文教学做实践尝试。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绪论从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出发,寻找解决之道:尝试运用“下水作文”进行教学。以叶圣陶先生、刘国正先生、于永正老师、于漪老师等教育名家和前辈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作为小学教师“下水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理论支撑,阐述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一部分主围绕小学教师“下水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作文问卷调查和对教师进行访谈交流,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小学教师“下水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现实基础,明确“下水作文”教学在指导学生有效的学和教师有效的教的必要意义和探究意义。第二部分在调查问卷和访谈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教师“下水作文”教学在作文起步阶段的特殊性和笔者的教学实践(“下水作文”教学在钦州市浦北县张黄镇罗家小学四年级的作文教学试验),论述教师“下水作文”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过程和具体步骤。具体阐述“下水作文”的七个步骤:审题、拟题、立意、选材、结构、表述、修改。一步一步地详细地做好“下水作文”教学示范和指导,明了写作过程和写作步骤,切实指导学生的作文写作。第三部分是分析教学实践效果。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分析学生作文效果;从作文选材、语言表达、层次结构等三个方面对作文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表述统计,并分析干扰因素。通过比较分析,阐述“下水作文”教学在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的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降低“教”和“学”的难度和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最后,教师对“下水作文”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得失。结语部分,总结运用“下水作文”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并对未来的提升方向提出了思考、展望。本研究最终是通过实践研究,不断的探索研究小学教师“下水作文”教学,不断提高作文教学和指导的能力,通过示范“下水作文”让学生学会写作,乐于写作。同时希望自己对“下水作文”教学的探索能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