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FDG-PET、SPECT和MRI对轻度认知障碍预后的预测价值的Meta分析目的: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危险人群。为了早期诊断AD,必须利用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方法在危险人群中识别极早期AD患者。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Meta分析评价和比较FDG-PET、SPECT及结构MRI这三种临床常用的神经显像方法对MCI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在MEDLINE数据库中检索1990年1月到2008年5月发表的相关英文文献。制定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以保证纳入研究的同质性。对符合标准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估计和比较三种显像方法的加权灵敏度、特异性、似然比(LR)和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利用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方法来探讨纳入研究间异质性的来源。结果:24篇文献符合全部纳入标准,含1112例MCI患者。三种方法的比值比(OR)和阳性LR值的比较结果提示,FDG-PET对MCI预后的预测能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显像方法;然而,三种预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阴性LR值并无显著性差异。FDG-PET、SPECT和MRI的Q~*值分别是0.86、0.75和0.76。Meta回归分析发现,logOR只与显像方法的选择存在回归关系。结论:FDG-PET对MCI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略优于SPECT和MRI,而后两者的预测能力没有显著差异。第二部分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功能性影像的激活似然估计Meta分析目的: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老龄化和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的过渡状态。遗忘型MCI(aMCI)以神经心理学检查确定的记忆受损为特征,在MCI的各个亚型中最容易进展成为AD。本文利用激活似然估计(ALE)Meta分析方法对既往脑功能性显像研究(PET、SPECT和fMRI)发现的aMCI脑功能变化最显著区域的坐标值进行统一定量分析,以明确aMCI患者在静息状态和执行情节记忆任务(编码和回忆)时脑功能呈现最显著性稳定性变化的区域。材料与方法:收集1998年1月到2008年5月发表的研究aMCI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或执行情节记忆任务时,局部脑功能发生显著异常变化的英文文献。纳入文献必需提供以下一种或多种图像比较的坐标值结果:(1)静息状态下,aMC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执行情节记忆任务时,aMC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执行情节记忆任务时的aMCI与静息状态aMCI组相比较。将各组对比的坐标值结果输入Ginger ALE软件,分别进行自动量化分析。首先计算各体素的ALE值,即估计病灶出现在某特定体素的可能性,然后综合各体素的ALE值而形成ALE图。通过5000次排列置换,得到各个功能显著性变化区域的中心坐标值及区域中的最高ALE值。最后用MRIcroN软件将分析得到的ALE图叠加到解剖模板以直观显示。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包括156个坐标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CI患者在静息状态主要表现为海马、楔前叶和后扣带回的功能降低。在完成情节记忆任务过程中,aMCI患者的额叶、顶下小叶、海马、海马旁回和扣带回的激活较正常人增加;除顶下小叶外,其他区域局部亦表现为较正常人激活降低。左侧额中回和右侧额下回在编码和回忆过程均较正常人激活增加;同时,编码时在左侧额下回,回忆时在右侧额内侧回出现激活增加。与静息状态相比,aMCI在编码时主要激活左侧额中回、额下回和楔前叶;回忆过程中激活右侧额内侧回。结论:本文利用ALE方法明确了既往研究中aMCI患者在静息状态和执行情节记忆任务时脑功能呈现显著性稳定性变化的区域,进一步验证了颞中叶(MTL)、后内侧皮质(PMCs)、前额叶等区域的功能变化在MCI认知改变中的作用。为日后研究提供了感兴趣区域,也为以后验证新的假说提供了依据。第三部分轻度认知障碍的脑血流灌注显像的统计参数图分析目的:比较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正常同龄对照组的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的差异,以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MCI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MCI患者及健康对照各20例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并用SPM5b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以体素为单位比较两组脑血流灌注水平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CI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相对降低区不对称的分布在后扣带回、额上回、额下回、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结论:本研究的结果与既往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MCI患者脑血流灌注存在特征性变化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