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上升对珠江口水动力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口位于我国的粤港澳范围内,是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河口地域之一,是我国华南范围的经济发展的总引擎。这得益于珠江口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河口区域的生态环境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枯水季时期的咸潮入侵,珠江河口处的水体污染等,这些问题对珠江口水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并且由于珠江口地区位于海陆交界处,同时要受到径流、潮汐、波浪、风等因素的影响,而且珠江水流繁复多变,分多个口门注入南海,所以珠江口区域的水动力环境特别复杂。然而,因为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大量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波及全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使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环境产生了改变,并对珠江口水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中采用FVCOM三维数值模型并深入的研究海平面上升对珠江口附近海域的水动力以及水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应对未来的珠江口地区面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水动力环境的改变,以及后续的海洋资源的利用等提供支持。采用三维有限体积法FVCOM模型来构建珠江口及附近水域的水动力模型,对模拟得到的潮位、潮流的流速以及流向、温度和盐度等与实测比对拟合。以调试好的模型为基础,对于海平面上升引起珠江河口水动力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1米时,口门区域的潮差变大,流速变大,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到来时间以及潮流流向转向提前10-20分钟,八大口门附近水域的粒子轨迹的运动状态基本未发生改变,但粒子的运动轨迹总长度增大,八大口门附近水域的余流减小,而外海区域的余流增大。海平面上升1米时,口门处的污染物输移减弱,特别是河道狭窄且水深较浅的蕉门,洪奇沥,横门,虎跳门和崖门。海平面上升0.6米时,大潮时,伶仃洋西槽北部,黄茅海北部,磨刀门出口处海水表面和底面盐度上升2PSU,小潮时磨刀门出口处和伶仃洋西槽北部的海水表面和底面盐度上升4PSU,黄茅海北部水域表层和底层盐度上升2PSU。海平面升高1米时,大潮时,在伶仃洋西槽北部以及洪湾水道处表层和底层盐度上升5PSU。小潮时,在洪湾水道个别地区表层盐度上升13PSU,伶仃洋西槽北部表层盐度上升6PSU,黄茅海北部海水表面盐度上升2PSU,海水底面盐度相比于海水表面盐度,上升幅度较小。
其他文献
现代气候科学理论认为北大西洋海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发展会通过全球性温盐环流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第四纪以来,尤其末次盛冰期以来劳伦泰德冰
目的:(1)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基于群体药物动力学比较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与血清肌酐(SCR)两者描述万古霉素药物动力学特征的性能。(2)基于第一部分建立的模型,在确诊或高度怀疑为颅内感染,且接受了开颅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中,探索万古霉素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指标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并寻找影响万古霉素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1)回顾性收集年龄≥18岁,住院期间使用万古霉素并有血药
浙江玫瑰醋的生产已有上百年历史,在浙江省杭嘉湖一带较为普遍,因其色泽透亮,呈鲜艳的玫瑰红色,因此得名“玫瑰醋”。玫瑰醋长达3个多月的醋酸发酵阶段以液体表面静置发酵的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经历了农村向城市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他们逐步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地域转移,从农业到非农业的职业转变,以及从农民到市民的户籍转换。在此过程中,迁移劳
晶体相场法是研究晶体生长和晶体缺陷的一种重要方法.空间尺度可以描述到纳米尺度.晶体相场法常常被用来模拟纳米材料的结构演化,主要应用到位错的运动和分解、晶体和准晶生
论文将“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PVC)过程中的副产品电石渣添入蒙古胡硕图烟煤中进行水蒸气气化实验,实现高氢合成气的制备,同时,采用XRD、Raman、SEM、TEM、FTIR、XPS等表征手
论文采用不锈钢网过滤器作为动态膜基材,活性污泥作为动态膜吸附与过滤界面,构建一种新型的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DMBR),致力于解决污水处理厂生活污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隶属毛圆科血矛属,寄生于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的皱胃或小肠,以吸取宿主血液为生,导致宿主贫血、消瘦,严重时可引起宿主死亡,每年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在我国古代已被用来治疗消化道寄生虫病,作为医药使用已有2000年的历史,其果实、根、皮及茎均可入药,具有祛湿止痛、治疝、疥、驱虫等功效,广泛分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I)技术,采用基于脊髓工具箱(SCT)软件进行MR图像脊髓灰白质分割、白质纤维束定量微结构分析,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SM)慢性颈髓压迫后不同白质纤维束的微结构变化。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临床及影像确诊的CSM患者32例(患者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3名(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颈髓3D T1WI、T2*WI
本课题基于气凝胶的可设计性和可嫁接基团的性能,设计制备出一种新型的三聚氰胺/硫脲/甲醛(MTF)气凝胶,研究了其对Au3+和Ag+的吸附和选择性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最后通过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