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时代的屈原创作了《离骚》,后演化成骚体诗这一文学样式。而骚体诗经汉、魏晋南北朝,在唐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唐代骚体诗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骚体诗作者的创作倾向、内心世界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状况,同时也可以了解唐人对楚文化的接受,拓展了唐诗研究的领域。也可更深入的了解骚体诗的发展历程与变化规律。本文以《全唐诗》中记载的骚体诗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进行归类梳理,希望能从多学科的视角进行分析,探寻唐代骚体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丰富唐代骚体诗的相关研究。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绪论中主要梳理了目前学界对唐代骚体诗的研究,并对当前的研究进行了归类解析。分析了其他朝代骚体诗研究的特点,以期对唐代骚体诗的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正文中,首先界定了“骚体”的概念,并总结其特点。其次分析“骚体诗”的概念及其艺术特征,同时将其与“骚体赋”、“楚歌”体进行区分。通过分析,骚体诗与其他体裁的诗歌最大的不同在于“兮”字的运用,可以说“兮”字是判断是否是骚体诗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通过对历代骚体诗的分析,总结出历代骚体诗特点。然后,从《全唐诗》中选择唐代骚体诗并进行大致的分类,选取典型的三类题材进行解析:一是有唐一代盛世的描绘;二是传统的文人“怨情”的宣泄;三是对妇人这一群体的描写。第一类对颂世之歌的描写中根据创作主体的不同分成两类:一是君王;二是官吏。从两类不同阶级创作中展现出气势恢宏的国家景象。第二类哀怨题材的描写,可以说是继承了骚体诗一贯规律。在“怨情”描写中分为贬谪心态的描写及作者的人生感悟。第三类对女性群体的描写是唐代诗歌体裁中的传统题材之一。在唐代骚体诗中分为两类:一是思妇的描写;二是传说、传奇中记载的妇人。因描写不同的妇人形象所以呈现了与其他体裁中不同的风格特点。通过对三类诗歌的分析,总结唐代骚体诗在情感表达上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句式上的变化,不在局限于特有的形式;二是词语的运用上更多继承了《楚辞》中的语言运用;三是在意象的表达上与屈骚有继承与发展。这些特点对于骚体诗的发展来说不仅有继承更多的是促进了骚体诗的发展,在表达上更具有时代特点。唐代骚体诗的创作主要受两大重要因素影响:一是外部环境的影响;二是诗人的人生际遇。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政策。创作主体的际遇表现的不同诗歌内容也不一样。故唐代骚体诗在题材上显示出了多样性。唐代骚体诗在后世影响上,主要体现为对宋代骚体诗的影响。从表达内容与艺术手法上宋代骚体诗继承了骚体诗的特点,但是在意境的表达上宋代骚体诗却别具一格。唐代骚体诗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现楚文化的文化认同,骚体诗来源于屈骚,在创作过程中文人不仅吸收了艺术表现特点,也将楚文化的描写融入诗歌。这些表达丰富了楚文化研究的内容。二是具有审美鉴赏价值。审美过程中,将作品实现“价值具体化”。从而达到作家与作者之间的共鸣。三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唐代骚体诗不仅是抒发诗人的情感,同时将更多的题材运用到骚体诗中,为不同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四是拓展对诗人精神境界的了解。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唐代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结论中,从内容、分类、艺术手法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唐代骚体诗在发展轨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唐代骚体诗继承了“屈骚”的特质及晋代骚体诗“诗”化的特点。唐代骚体诗在发展上出现“世俗化”特征,对后世骚体诗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立足于对唐代骚体诗进行分类,深入剖析,重点透视骚体诗在唐代出现的原因及其继承与发展,以期对唐代骚体诗研究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