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有效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更是日后进入社会参与竞争、享受劳动成果、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国家对中学生的身体锻炼也极为重视,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随后,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并且要求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落实,要从学生抓起,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方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健康状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漯河市初级中学的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分析中发现:早操、课间操、班级课余体育活动是漯河市中学最主要的课余体育活动形式,早操、课间操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学校之间的开展情况差别很大;学生锻炼时间和锻炼次数都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有一定的差距,锻炼强度相对比较合理;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场地主要是校园内场地和家附近的社区空地,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陪同者是与自己兴趣相同的同学;中学生体育消费最多的项目是买运动器材、服饰鞋袜,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几乎不进行体育消费,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好的体育消费金额相对也高一点;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的主要动机依次是改善体质、学校要求和个人兴趣爱好;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态度总体比较明确,积极参加的中学生占42.2%,视体力心情而定的也占42.2%。有80%多的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时是轻松愉悦的,从不积极参与的学生大多数在运动中体会不到快乐;运动器材、场地的缺乏和学习压力大是师生公认的最主要的阻碍因素。另外,学生认为生理疾病和体育活动项目单一也是影响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老师则认为担心运动中出现意外和学生运动意识差影响着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课余体育运动需求大部分得到满足,学校之间的差别很大。针对结论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学校要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视,积极开展工作,加强工作的监督力度。二、通过增多强制性自上而下的课余体育活动来增加学生锻炼的时间。三、学校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要及时维修和更新,在中午和下午课余时间安排值班老师调节场地不足等问题,为学生提供不占用场地的运动器材。四、针对学习压力大、没时间锻炼的问题,需要学校的锻炼引导,家长的支持再加上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的调节。五、建立小的兴趣俱乐部,并且让老师进行课余指导。六、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除了体育老师的重视和教育外,选择几个成绩好又热爱运动的学生作为榜样、榜样的作用在学生中的效果更佳明显。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本文旨在唤起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对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视,用正确的办法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