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晚花突变体的筛选、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a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从营养生长到开花是发育过程的重要转折。花启动的时机对生殖生长的成功至关重要。开花是由内源信号和环境因子共同调控的。通过对拟南芥的分子遗传研究,已确定至少存在四条调控开花时间的信号途径,即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径和赤霉素途径。植物开花时间突变体的获得,在揭示植物花发育的奥秘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材料,进行了晚花突变体的筛选及遗传分析,然后利用筛选得到的晚花突变体对突变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初步定位。 将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生态型)的种子用甲基黄酸乙酯(EMS)诱变处理,将经诱变处理的种子M1种植收获M2种子用于突变体筛选。以莲座叶片数和开花天数为筛选指标对M2幼苗进行筛选,获得14株可能的晚花突变体。将这些可能的突变体连续再种植两代,有一株仍表现出晚花性状,说明其晚花性状是可以稳定遗传的。以突变体为母本,以野生型Col为父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F1植株表型与野生型完全一致,即不表现晚花性状。F1代自花授粉所得的F2代中,早花植株与晚花植株的分离比例为3:1,表明该突变体是隐性单基因突变体,命名flx(flowering locus x)。为对该突变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我们将flx突变体(Colombia)与具不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拟南芥(Landsberg生态型)杂交,从F2中选择具有晚花表型的个体作为作图群体。利用以PCR为基础的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标记SSLP对该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初步定位。通
其他文献
<正>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凉水井煤矿选煤厂的设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身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而且必须充分考虑到国家现行的一些规范和政策,如果出现了违规的现象,不仅要
<正>一、洋广告的传入清朝末年的老广告经历了东西方洋广告的传入及融合的过程。最初,西洋风情的画片广告伴随着列强的经济入侵接踵而来,以东、西洋美女、浮世绘、风景、宗教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