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3S4与碳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由于输出电压高、容量高、循环寿命长以及良好的环境友好性等诸多优点,经过20多年飞跃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和其他清洁能源的储能电源。但是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相关技术却未获得较大突破,因此开发可靠廉价的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因为锂硫电池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 Ah g-1)和高能量密度(2600 Wh kg-1),并且硫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该体系极具商业价值。钴基硫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着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当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时,对多硫化物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是在电池循环过程中面临体积效应及其引起的结构破坏的问题,以及导电性较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一般采取将钴基硫化物与碳材料进行复合,这样的复合结构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点,有效提升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选取了Co3S4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工作:(1)利用静电纺丝的技术,构造自支撑的碳纳米纤维膜,在纤维壁内外均生长Co3S4。这样的复合结构充分发挥了碳基材料的优点,经过碳化后的纤维能够整体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将制备得到的Co3S4-C/Co3S4复合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中,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后,依然稳定在472.1 m Ah g-1。(2)因为钴基硫化物对多硫化物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所以将制备的Co3S4-C/Co3S4复合材料应用在锂硫电池中,探究了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将该复合材料用作锂硫电池中的硫载体,获得76%的载硫量,而单一的Co3S4的载硫量则仅为55.7%。在0.2 C电流密度下,该种复合材料循环100圈后的比容量为513.3m Ah g-1。(3)制备了单金属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ZIF-67,并且利用聚多巴胺(PDA)对其进行碳包覆。将制备好的前驱体在管式炉中一步完成碳化和硫化的过程。对包覆不同碳量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比较,ZIF-67与多巴胺质量比为2:1的复合材料有最好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10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0圈后保持了900 m Ah g-1的比容量。并且通过对其进行阻抗测试,该材料在电池循环过程中Li+扩散阻抗是最小的。
其他文献
燃料电池和锌-空气电池等能源储存与转换技术的大规模推广,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中动力学过程缓慢的氧电极反应通常依赖价格高昂的贵金属催化剂,由此导致的高成本问题是阻碍这些技术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原因。氮掺杂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成为代替贵金属催化剂最有潜力的候选材料之一。本文旨在开发高性能氮掺杂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并研究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
裸藻是独特的具有动植物双重特性的单细胞藻类,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裸藻对高盐、低p H、营养贫瘠、重金属污染等极端环境适应性强,但其拥有强大环境适应性的机理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在CM培养基(对照组)里分别添加巴龙霉素(Paromomycin,PRM)(1μg m L-1、5μg m L-1、25μg m L-1)、氯化钠(Na Cl)(1%)、氯化镉(Cd Cl2)(0.5 m
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和使用造成了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开发高效、绿色、友好的可持续新能源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挑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新型燃料电池效率高、排放低、能量密度高,是一种可持续的先进能源技术。在这些燃料电池中,阴极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的动力学性质十分缓慢(比阳极反应慢六个或更多个数量级),限制了电池的性能,从而影响了它的
过度消耗的化石燃料和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引起了人们对发展新能源的极大关注,人们致力于寻找环境友好型可持续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但是这些绿色能源却受到地理环境、人文因素、设备等条件因素的制约,不利于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广泛开发和利用。因此研发新型高能量的能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电催化剂是下一代可再生能源系统如水分解,金属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核心,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催化
乳糖是乳制品的重要组成原料,其相态转变会引起乳制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进而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货架寿命,例如乳粉或豆乳粉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粉体结构塌陷、结块、风味散失以及相分离导致的溶解速率缓慢等均与乳糖的相态变化相关,因此,了解乳糖的相态转变机理对干燥乳制品加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发现α-和β-乳糖及α-乳糖一水合物晶体结构的分子振动会受到异构化和水分子存在的影响。基
目前正在使用的化石能源在地球上储量有限,并且是不可再生的,人们基于对化石能源过度消耗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的担忧,已经开发了各种用于存储和转化能源的新技术。锌-空气电池和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实用技术之一。然而,由于多电子转移过程以及氧还原反应(ORR),氧析出反应(OER)和氢析出反应(HER)的动力学缓慢,因此非常需要开发先进的电催化剂来减少反应的过电势,加快反应动力学和提高转换效率。当前
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等优点的可循环充放电锌-空气电池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储能系统。设计合成出能降低反应过电位,提高电极反应效率,增强循环稳定性的廉价电催化剂是解决锌-空电池发展应用中所遇问题的关键。研究表明,将过渡金属纳米粒子包覆在石墨烯层或碳纳米管中能够为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带来了非凡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得该类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成为了可能。在
中空结构微纳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等优势,能缩短质子和电荷传输路径,因此在纳米催化、气体传感、药物载运和能量存储转换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集成多种材料的中空结构复合材料,组分间的协同效应能增强单一材料各自的功能。然而中空结构碳基材料的制备过程需要酸碱刻蚀,可能会导致复合材料特殊功能严重劣化。因此,寻找一种不需要蚀刻去除模板的新工艺是中空结构碳基材料实现可控制备的首要任务。本论文提出一种
人类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对由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污染的担忧,正推动着先进能源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比容量大,无记忆效应等优势被视为是极其重要的新型能源储存和转化器件。现在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但其过低的比容量(372 m Ah g-1),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高能量密度材料的需求,因此,急需开发新型的负极材料。现今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如何开发高比容量的材料,降
膜蒸馏(Membrane distillation,MD)是基于膜的热蒸发工艺的一种海水淡化技术,进料侧表面上蒸发产生的水蒸汽通过膜孔扩散到膜的另一侧,被冷侧循环水冷凝而实现脱盐。由于其高脱盐率、低成本和模块化设计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对于传统的膜蒸馏系统,其固有的温度极化现象(进料侧的膜表面的温度低于上部进料液体的温度),阻碍了其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近年来,人们在传统MD技术中引入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