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深入研究我国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及根源,并做出了重大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基本原则和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只有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实际出发,才能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条件。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阐述了和谐社会境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价值”概念的理论渊源与嬗变。在这一部分中首先阐明“价值”和“核心价值”的含义,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环境、文化因素等方面分析价值观变化的原因,以此来说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重塑问题,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场作出理论上的铺垫。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必然性。当下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与社会转型期,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价值观念“一元性”和“多元性”之间的矛盾。价值观念的生成、变化的背后是经济与社会历史场景的深刻变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明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第三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它们之间的地位和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细致的阐述。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原因及其之所以成为“核心”价值的根本原因。第四部分: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和谐社会中的导向作用,这是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意识形态如何发挥其功能的问题,这个体系把党所倡导并着力推进的主导价值理念提升到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层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思想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软实力建设。另外本部分还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路径,我们要从多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