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刻板印象是社会信息传播当中一个比较容易出现的心理现象。刻板印象不仅代表了知觉者对某一类特定群体的知识储备程度、观念与预期的标签化认知结构,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具体事物的观点态度和分析判断。在情绪诉诸高于客观真相的“后真相”时代,人们变得更加情绪化、浅思维和极端化,这都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刻板印象的形成。而两岸之间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岸关系也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两岸交流中重要一份子的大学生群体,对海峡对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也同样有着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的形成因素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到当今大学生对台湾人的刻板印象和真正的台湾人有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大众媒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两岸之间的跨文化传播都对刻板印象的形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所以,在新闻传播学理论分析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深入简出的分析解答“后真相”时代下大学生对台湾人刻板印象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应策略,对促进两岸之间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和台湾民众的良性交流互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以“后真相”时代下的大学生为契入点,遵循寻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三个主线,在第一章里首先分析了“后真相”时代的一些特征并对“后真相”时代下的刻板印象进行说明,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台湾人的确存在一些略带情绪化和标签化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台湾人交流的态度和行为。第二章里笔者发现与台湾人有过接触的大学生和没有相应经历的大学生在对台湾人刻板印象上有一定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有大众媒介的影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和跨文化传播也起到一部分作用。第三章主要根据“后真相”时代的特征,针对大众媒介和大学生群体,提出一些改善对台湾人刻板印象的策略。最后论文会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就未来的大学生对台良性交流的问题上提出一些有前瞻性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