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钢筋后锚固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yu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需要加固和改造的建筑越来越多,化学植筋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运用于实际结构的加固改造工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所以对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价值。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验证、数值模拟这三种方法,对受力钢筋后锚固结构的各种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理论部分,对化学植筋构件各部分的承载能力限制做了介绍,并总结了植筋结构在不同破坏模式的情况下的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了新旧混凝土界面剪力的传递机理,总结了已有的新旧混凝土界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化学植筋试件的拉拔实验和新旧混凝土界面抗剪实验,分别用来验证化学植筋构件的极限抗拉承载力计算理论,和采用植筋作为连接件的新旧混凝土界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利用ANSYS软件的接触分析的方法对植筋结构的拉拔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以下结论:1、植筋锚固深度达到15d,就能确保植筋构件的抗拉承载能力满足要求。2、当化学植筋结构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后,能继续承载,但承载能力下降,所以植筋构件的破坏是一种延性破坏,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3、在新旧混凝土界面抗剪理论中,旧混凝土的表面粗糙度对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影响较大。4、植入钢筋的应力分布在中间段呈现出线性分布,在孔口应力最大,钢筋的锚固最里端应力接近于零。5、在数值模拟中,采用接触分析的方式来模拟胶体在钢筋和混凝土中间的粘结滑移的方法是较为准确的。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化学植筋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其他文献
在交通、水利及城市岩土边坡工程中,开挖高度为8~15 m的岩质边坡的锚固工程,多采用锚杆和梁板(或格构)相结合的支护形式。由于被锚固岩体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或者被锚固岩体形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具有结构稳定性好,维修工作量少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国内外高速铁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高速铁路大量采用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板式无砟轨道板,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剪力墙结构普遍应用,传统的普通配筋混凝土连梁形式的剪力墙具有刚度较大,延性不足,抗震耗能性能不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
随着桩基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桩端压力注浆技术显示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桩端注浆群桩基础在注浆过程中不仅强化了桩端土体,而且消除了桩底沉渣的不良影响,使桩端阻力得到更好
火灾对建筑物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随着近年来钢结构的发展,耐火性能差作为钢结构建筑的重要缺陷也越来越突出,随着温度的增长,钢材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指标大幅下降,一旦
膜生物反应器(MBR)因其占地面积小、去污能力强在船舶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显著优势,但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解决MBR氮磷去除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电絮凝技术具有可靠的处理效果和迅速的处理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污水除磷处理。本研究通过电絮凝静态试验和电絮凝强化MBR动态试验处理船舶生活污水,考察其影响因素及除污效能,并深入探究延缓极板钝化的措施。通过静态试验研究电
目前,国内外对钢框架节点和钢构件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而对由钢框架单元组成的墙体整体受力性能研究的较少。随着钢结构在多高层建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作者尝试
岩土工程信息处理是指对信号进行变换、滤波和分析,以获取工程建(构)筑物性能状态方面的信息,而信号分析是指对信号基本性质的研究和表征。由于岩土工程检测信号大多具有复杂
随着加层改造在全国中的广泛应用,对加层改造项目研究探讨也随之增多。但由于在加层改造领域规范不成形,缺乏专门规范的统一,缺乏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本文就山西某混凝土高层
结构工程和地震工程学者从近年的一系列强震中,认识到目前采用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是不全面的。尽管它能保证罕遇地震下主体结构不倒塌以保障生命安全,但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