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胡枝子属(Lespedeza Michx.)植物生态解剖学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re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科胡枝子属植物(Lespedeza Michx.)具有耐干旱、耐贫瘠、耐寒冷、耐热、耐酸、耐刈割等优良性状,并具有较强的抗病虫性,是水土保持树种及荒山荒地造林的先锋树种。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多用其作为一种优良灌木型饲料树种及用于制浆造纸和土壤改良等。因此,研究胡枝子属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探讨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不仅可以为引种及其确定丰产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进一步论证植物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本实验以陕西黄龙县、杨凌区、周至楼观台三个不同地区生长的达乌里胡枝子(L.davurica)、多花胡枝子(L.floribunda)和截叶铁扫帚(L.cuneata)及河北小五台山几个不同海拔生长的达乌里胡枝子(L.davurica)、二色胡枝子(L.bicolor)和白指甲花(L.inschanica)为试材,运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技术,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其叶片和茎进行了生态解剖学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地区生长的3种胡枝子属植物茎叶解剖结构及叶片表皮特征扫描特征均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大体上看,3种胡枝子的叶片厚度依次为黄龙县>杨凌区>周至楼观台;表皮细胞厚度为:黄龙县>杨凌区>周至楼观台;表皮毛数量为黄龙县>杨凌区>周至楼观台;栅栏组织厚度占叶片厚度的比例为:黄龙县的比楼观台的比例大,这在L.floribunda和L.cuneata两个种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尤其是黄龙县的L.cuneata栅栏组织细胞在近叶脉处为两层,而L.davurica在三个地区表现的不太明显;叶肉细胞排列紧密程度:黄龙县>杨凌区>周至楼观台,即黄龙采集的各个种的胡枝子叶肉细胞排列均较紧密,杨凌区次之,楼观台最疏松。2.随着海拔高度变化,胡枝子叶片解剖结构呈现规律性变化,即3种胡枝子的叶片厚度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栅栏组织占叶厚比与海拔呈正相关;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排列由紧密变疏松;随海拔高度增加,二色胡枝子(L.bicolor)由等面叶向异面叶发展,在低海拔同化组织全部由形状规则、大小均一、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高海拔处栅海组织分化十分明显,海绵细胞排列非常疏松;随海拔高度上升,3种胡枝子叶表皮细胞厚度增加,细胞形状趋于不规则,外部角质层厚度也随之增加。3.胡枝子属植物属于中性偏旱生植物,其茎叶解剖结构和叶表皮微形态均表现出旱生植物的特征,具体表现为:蒸腾器官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小于中性植物,即叶片较小,厚度较大;表皮细胞外有较厚的角质层及蜡质,表皮毛较多,有些种气孔凹陷;栅栏组织发达,有些种为两层栅栏细胞;输导组织及输水组织较发达。有些种叶脉较发达,脉
其他文献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物种世代交替的转折点;减数分裂不仅维持了基因组的稳定性,而且通过重组创造了遗传多样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后进行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第二次
学位
本实验研究分别采用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的根、茎、叶的水浸液和提取物——水苏碱处理钉螺,同时设清水和氯硝柳胺为对照组,结果表明: (1)益母草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
几丁质是自然界第二大类有机物质,其降解是自然界中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的重要过程。通过对极端嗜热球古菌pyrococcus horikoshii OT3基因组序列分析,该古菌可能存在一条新颖的几
纳米磁性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是以磁性Fe3O4或γ-Fe2O3等为晶核,高分子基质或表面活性剂为壳经包被或包埋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功能材料。除了微米级磁性微球所具
学位
本研究以史氏鲟为对象,设定不同密度,完成了不同拥挤胁迫和不同时间即短期(急性)和长期(慢性)拥挤胁迫对鲟鱼血液生理、生化、免疫、生长等部分指标的测定。 1.短期拥挤胁迫对史
罗氏海盘车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星纲棘皮动物,其体壁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作为细胞外基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成分,具有“Gly-X-Y”的特异性氨基酸组成
以实验室自行筛选的一株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C—36为研究对象,从碳源、氮源、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温度、培养时间几方面研究该菌株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该菌产酶的最适碳源为2%的CMC-Na,最适氮源为2.5%的蛋白胨+酵母粉复合氮源,最佳接种量为4%,培养基最适起始pH为pH5.0,产酶最适温度为37℃,最佳培养时间为36h。再以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五个试验因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胞外酶对于凋落物的最终降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敏感区域,研究该区域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