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科胡枝子属植物(Lespedeza Michx.)具有耐干旱、耐贫瘠、耐寒冷、耐热、耐酸、耐刈割等优良性状,并具有较强的抗病虫性,是水土保持树种及荒山荒地造林的先锋树种。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多用其作为一种优良灌木型饲料树种及用于制浆造纸和土壤改良等。因此,研究胡枝子属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探讨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不仅可以为引种及其确定丰产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进一步论证植物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本实验以陕西黄龙县、杨凌区、周至楼观台三个不同地区生长的达乌里胡枝子(L.davurica)、多花胡枝子(L.floribunda)和截叶铁扫帚(L.cuneata)及河北小五台山几个不同海拔生长的达乌里胡枝子(L.davurica)、二色胡枝子(L.bicolor)和白指甲花(L.inschanica)为试材,运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技术,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其叶片和茎进行了生态解剖学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地区生长的3种胡枝子属植物茎叶解剖结构及叶片表皮特征扫描特征均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大体上看,3种胡枝子的叶片厚度依次为黄龙县>杨凌区>周至楼观台;表皮细胞厚度为:黄龙县>杨凌区>周至楼观台;表皮毛数量为黄龙县>杨凌区>周至楼观台;栅栏组织厚度占叶片厚度的比例为:黄龙县的比楼观台的比例大,这在L.floribunda和L.cuneata两个种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尤其是黄龙县的L.cuneata栅栏组织细胞在近叶脉处为两层,而L.davurica在三个地区表现的不太明显;叶肉细胞排列紧密程度:黄龙县>杨凌区>周至楼观台,即黄龙采集的各个种的胡枝子叶肉细胞排列均较紧密,杨凌区次之,楼观台最疏松。2.随着海拔高度变化,胡枝子叶片解剖结构呈现规律性变化,即3种胡枝子的叶片厚度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栅栏组织占叶厚比与海拔呈正相关;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排列由紧密变疏松;随海拔高度增加,二色胡枝子(L.bicolor)由等面叶向异面叶发展,在低海拔同化组织全部由形状规则、大小均一、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高海拔处栅海组织分化十分明显,海绵细胞排列非常疏松;随海拔高度上升,3种胡枝子叶表皮细胞厚度增加,细胞形状趋于不规则,外部角质层厚度也随之增加。3.胡枝子属植物属于中性偏旱生植物,其茎叶解剖结构和叶表皮微形态均表现出旱生植物的特征,具体表现为:蒸腾器官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小于中性植物,即叶片较小,厚度较大;表皮细胞外有较厚的角质层及蜡质,表皮毛较多,有些种气孔凹陷;栅栏组织发达,有些种为两层栅栏细胞;输导组织及输水组织较发达。有些种叶脉较发达,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