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西欧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接连失败。这种现象引起了葛兰西的反思,他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现实指向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此。葛兰西认为,当时欧洲各国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而未具体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此问题时他首先依据自己对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发展现实入手对国家概念的内涵做了新的诠释,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特征是国家由“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两部分构成,相对应地也就存在着两种领导权,即以履行强制职能为基本特征的政治领导权和以履行教育职能为基本特征的文化领导权。领导权意味着统治阶层建立的获取“永久同意”的体系,它使现存的社会秩序合法化。这种体系是由知识分子来加以论证和清晰地表达,由民众与有机知识分子辩证运动所组成的历史集团来推动它从理论走向实践。既然这样,那么意识形态及批判和传播这一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就成为赢得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政治、哲学、知识分子及民众等随之也成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运动的胜利,他们首先应做到的是在具体的政治斗争实践中,形成反映自身利益的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即意识形态理论或世界观。只有形成对自身和社会整体的正确认识,才能对统治阶层的领导权进行有意识的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政治实践活动建立反映自身利益的文化和政治领导权。无产阶级争取意识形态领导权必然就涉及建构更具有说服力的意识形态理论和能积极传播这一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知识分子,这些构成了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实质内容。如何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理论观点相互交锋的情况下,善于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同各种错误观点进行积极的斗争,打好主动仗,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迎接的挑战和考验。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在报刊、书籍和讲坛上,在人们的意识形态认同上制造混乱。有人主张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矛头直指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有人主张主流意识形态应被取代,声称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未在中国生根,是共产党的“党学”,只有儒家学说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方向。有的否定1840年以来的革命传统,认为“革命不如改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悲剧。这些以学术研究面孔出现的错误理论和思潮,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不容易,要巩固政权,长期执政更不容易。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这是时代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也是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要求,新时期、新任务、新问题要求中国共产党有新理论、新方法、新能力去解决,解决好了,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阔步前进,才能长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面对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党一方面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成就,在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样取得了一定成就。另一方面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出现了一些对我党执政能力、意识形态领导不利的因素,甚至我党内部出现了淡化意识形态的观点。文章从加强改善党的意识形态领导的实施策略方面入手,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来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机构建设、加强改善党员及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以及牢牢占领文化思想宣传阵地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意识形态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