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2015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6.1%,但与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率相比,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为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我国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而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资金主要依赖的是政府财政投入、地方融资平台和国内贷款,但时至今日,这种投融资方式由于面临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融资平台风险加剧、融资结构失衡等问题,已经难以持续。浙江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其严重依赖于土地财政的投融资模式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因此,如何完善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机制和提高投融资效率,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作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已越来越成为城镇化建设中重要的投融资工具。从2014年始,国家财政部、发改委等部委已陆续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和操作指南,在全国各地开展PPP项目的推荐和实施工作。浙江省也于2015年初发布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并列出首批20个推荐项目,成为最早在投融资领域应用PPP模式的省份之一。但是,在当前的应用实践中,由于法律体系、风险分担机制、融资体系以及项目选择与评估等还存在诸多缺陷,各地的PPP项目落地率与运行效率都普遍偏低。鉴于此,本文以浙江省为例,以PPP为视角,针对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以及PPP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如何完善投融资机制与提高投融资效率展开研究,试图寻找相关解决方案。首先,本文在介绍课题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及其投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目前城镇化建设中投融资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采用ICOR指标和DEA方法对浙江省城镇化建设投资效率进行测算,比较了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效率、不同资金来源的融资效率,由此得出了浙江省城镇化投融资有待提升、民间投资效率高于政府投资效率、市场化融资与民间融资的效率高于财政融资效率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城镇化投融资效率有待提升、财政支出压力大、融资结构不合理、民间资本对基础设施的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引入PPP模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与手段,并分析了 PPP在新型城镇化投融资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作用。最后,本文就当前PPP在实践运行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