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运移机理对地下水污染防治、深部地下工程及放射性核废料的地质处置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由于地下水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其中溶质运移也十分复杂,在自然界地下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运移大多不是单一物质运移,且运移过程中多伴随生物化学反应,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课题设计了不同隙宽、粗糙度的裂隙板模拟自然界中的裂隙介质,用苯胺和1,2-萘醌-4-磺酸钠模拟水体中的反应性污染物,研究了反应性污染物在裂隙介质中的运移反应规律,同时做了ADE模拟的对比分析。总结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数据,得出以下成果: (1)选择苯胺和1,2-萘醌-4-磺酸钠作为反应性污染物的代表,研究反应性污染物在裂隙介质中的运移反应规律,通过试验证实了其可行性。 (2)在反应过程中,裂隙中的1,2-萘醌-4-磺酸钠随与苯胺反应,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且没有出现反应不完全现象。说明了本实验中裂隙的介质阻隔现象不明显,溶质能够较迅速的混合并完全反应。 (3)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流速、隙宽、粗糙度对裂隙介质中溶质运移的影响。发现其他条件不变时,流速越大,溶质的弥散系数越大,水流的雷诺数也越大,裂隙中出现非费克运移的趋势越明显;对比不同隙宽的裂隙,发现隙宽增大,出现非费克运移的临界速度降低;对比光滑裂隙和粗糙裂隙发现,粗糙裂隙较容易发生非费克运移。 (4)用ADE拟合亮蓝以及反应生成物的穿透曲线,在不发生明显的非费克运移时,其拟合精度较高,能较好地拟合出穿透曲线。当穿透曲线出现明显的拖尾现象即发生非费克运移时,拟合效果较差。 (5)在一系列的反应性溶质运移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反应性溶质的一些性质:1,2-萘醌-4-磺酸钠(NQS)在可见光下会发生缓慢的分解,但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则不会出现此情况:生成物1,2-萘醌-4-氨基苯(NQAB)在紫外光的照射下降解速度会加快,明显的快于在可见光下而置于暗处的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