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市场日益完善是资产重组陆续开展的重要前提。为了规范资产重组活动,证监会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资产重组的规则,使得资产重组活动逐渐走向全新的阶段。我国资产重组之所以火热,是因为它和企业的绩效挂钩,进而引来企业的追捧,也引来监管部门的重视。因此,理论界对资产重组的绩效分析意义重大。本文选取秦岭水泥资产重组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秦岭水泥自上市起先后经历了三次资产重组。第一次通过和控股股东进行关联交易并向实际控制人出售股权避免退市,然而报表性的重组不能从实质上改善经营绩效。第二次通过引入重组方进行破产重整和债务重组,试图实现规模经济,但是由于法律和监管的原因失去可行性。第三次彻底放弃水泥行业转向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通过引入重组方实现战略转型。文章重点分析了秦岭水泥的第三次资产重组,在经历了之前的重组失败后,投资者已经对秦岭水泥的本次重组失去信心,然而重组前后接近四年的数据对比表明本次重组能从实质上改善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绩效得到明显提高。本文是案例分析类文章,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对比重组前后的绩效展开全文。第一部分为引言,重点阐述相关文献的不同观点,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第二部分为理论概述,总结资产重组的概念、类型以及绩效的衡量标准,介绍资产重组绩效的分析方法和重组绩效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案例介绍,介绍秦岭水泥的发展历程、生产经营状况,并分析主要会计数据以了解秦岭水泥的财务背景,了解重组的动因并对重组事件进行简单介绍。第四部分为资产重组绩效分析,文章通过对比重组前后的超额收益率来分析资产重组的市场绩效;通过对比重组前后的财务指标和计算重组前后的经济增加值来分析资产重组的财务绩效;通过上述数据的计算对绩效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绩效之所以好转原因在于转让原有业务摆脱财务困境,实施战略转型实现管理协同效应,注入优质资产实现财富重新分配。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秦岭水泥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市场对重组反映平淡而财务绩效好转,资产重组会带来同业竞争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并对正在重组或者即将重组的公司提出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我国资产重组的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