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创新、就业机会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ngmmsn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增加了市场上可选择的产品种类,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因此它很有可能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如果考虑到这一影响,则消费理论的某些结论或认识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研究技术创新对消费的影响很有必要,对完善消费理论也很有意义。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者还是国内经济学者在很多时候都会注意到消费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但是对技术创新对消费的作用则很少研究。在已有的研究当中也主要是进行理论的推导,很少有人进行实证分析。 就业对于居民来说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收入则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决定消费的因素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因此,就业对消费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西方学者在研究就业对消费的影响时,多是通过分析就业对收入的影响进而分析对消费的影响的,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很多人从研究失业来分析就业对消费的影响。而国内学者主要是从实际就业人数来分析就业对消费的影响。对于就业机会创造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技术创新和就业机会这两个因素对中国居民消费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目前来说研究成果还比较少,特别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更是没有过。本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这两个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对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消费不振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通过总结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总体现状,阐述选题背景和论题意义,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所采用的经济学方法以及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第二部分是相关文献回顾。本章分两节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影响居民消费和就业影响居民消费这两问题的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这两个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以此引出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是我国技术创新、就业机会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本章分为四个部分:理论分析基础和模型建立、样本数据描述、回归分析过程以及对计量结果的总体性分析。其中回归分析过程为: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其次,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再次,对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最后,建立VAR模型。 第四部分是相关政策建议。这一部分从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从制度根源上消除了行业协会存在的基础,其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开始步入全面转型时期。经济体制
房地产资产同时具有虚拟性和实体性的双重性质。房地产的实体性是其基本属性,而房地产的虚拟性使房地产泡沫的出现成为可能。房地产的固定性使得统一的虚拟房地产资本市场的形成较为困难,房地产市场分散且相互独立。但近年来,由于资本地域间流动的日渐顺畅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及异地房地产投资的加剧等原因,房地产市场区域化特征逐渐弱化,区域之间的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相互影响逐渐加大,使房地产泡沫在地域间的传染成为可能。本文在
行业协会作为介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在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并自上而下培育行业协会。对行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成功秘诀。本文首先就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做了阐述,从理论上证明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