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影响高认知水平任务的认知水平保持或下降的因素,以提高高认知水平任务实施的成功率、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首先对数学教学任务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数学教学任务是指:从其基本构成来看,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四者的有机统一;从其阶段(或过程)来看,它不仅是出现在教学材料中的教学内容,而且是围绕教师和学生组织和实施那些内容所进行的课堂活动。其次,在借鉴其他学者按认知水平对数学教学任务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我们从思考力水平这个角度把数学教学任务分为低认知水平任务和高认知水平任务,其中高认知水平任务又分为较低和较高两个层次,并进而分析了各层次数学教学任务的特征。最后,我们对数学教学中实施高认知水平任务的意义进行了综合论述。 研究表明: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和推理,学生获益最大;但是,实施带有高水平认知要求的教学任务是最困难的。我们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以及深入中学课堂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也发现高认知水平数学教学任务的实施现状并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因为高认知水平任务在数学课堂实施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引起学生高水平的思维和推理,其认知水平下降还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而且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高认知水平数学任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认知水平出现下降的最主要的几种可能是:较高层次的高认知水平任务下降为低认知水平任务、较高层次的高认知水平任务下降为无系统的探究、较高层次的高认知水平任务下降为非数学活动、较低层次的高认知水平任务下降为低认知水平任务。当然案例研究也表明,高认知水平数学任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认知水平也有保持现象,这又有两种情况:较高层次的高认知水平任务仍保持为较高层次的高认知水平任务、较低层次的高认知水平任务仍保持为较低层次的高认知水平任务。 高认知水平任务在其实施过程中其认知水平既有保持现象又有下降现象,其认知水平得以保持是我们所期望的,相应的下降又是我们所要克服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因素分析,只有找到了影响认知水平下降和保持的困素,我们才好有的放矢的进行改进,以提高高认知水平任务的实施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中学进行实证研究,我们找到了比较典型的高认知水平任务的认知水平出现下降的三个课例,通过对这三个课例的认知水平分析和影响认知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以及对任课老师和学生的访谈,我们分别析出了:(一)影响高认知水平任务下降为低认知水平任务的三个一级因素以及次一级因素:(1)学生未能积极参与。这有两方面原因: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动机或受学习习惯、学习观念的影响而未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任务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新旧知识的潜在z巨离不适当,未对学生构成恰当的认知冲突。(2)教师由于受教学观念等的影响,课堂上安排的教学内客太多。(3)教师没能很好地进行教学监控,把重点从意义、概念、理解转移到答案正确与否,这包括:脚手架搭得太高或不恰当,铺垫步子太小,教师讲的太多、大细,从而包办代替学生思维;教师未能采取“高水平的示范”和对学习结果进行“高水平的评价”;由于“急于求成”没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没有给予学生暴露思维的机会;教师没有维持对意义的强调以督促学生进行高水平的认知过程。(二)影响较高层次的高认知水平任务下降为无系统的探究的六个困素:(1)任务与学生·G理发展水平夫配或新旧知识的潜在距离太大跨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2)教师对任务的期望不够明确,没能明晰任务的指向。(3)教师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当。(4)没能在关键时刻为学生搭建“即时性”或‘d导性” 的脚手架以给予学生即时的引导与启友。(5)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学生的探索时间。(6)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作出高水平的评价,以督促学生进行高水平的认知过程。(三)影响较高层次的高认知水平任务下降为非数学活动的七个困素:(1) 2任务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匹配不当或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时,对任务的期望不够明确,学生不能明确任务的指向。(2)教师没有帮助学生进行“热身” 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与任务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门)教师未对任务中的数学问题加以强调,或学生被任务的新奇性特征所吸引或任务过于枯燥,致使学生没能把努力集中在任务的内在数学思想上。(4)缺乏“高水平的示范“。(5)教师没有在关键时刻为学生的思维搭建“即时性脚手架”或‘川导性脚手架”。(6)课堂管理出现问题,某些学生做起了与数学无关的活动。 我们又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探讨出了与高水平任务的认知水平得以保持相关联的六个一级因素以及次一级因素:(一)精,。设计教学任务:(1)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2)创设教学情境;(3)找准知识的固着点,使新旧知识的潜在距